林语堂版 《苏东坡传》有感

差点儿在半途始乱终弃,最终强烈的责任感约束了我。书里用很大篇幅叙述王安石,林语堂绝对是苏东坡的迷弟,王安石的黑粉无疑了。个人觉得林先生的格局仍有提升空间,稍显得有些小家子气。读后也终于明白为什么网友说是一个赤子写另一个赤子了。

苏东坡自不必说,可谓集诸多光环于一身,虽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豁达的面对种种磨难。原只知道文学造诣颇高,读后发现其水利建筑等方面也甚为精通,且其善良、耿直、不忘初衷、处处为民等等,再多美好的词汇形容也不为过,确实宝藏。不过客观来讲,即便是圣人也并非完美,但这已然不重要,完全不影响世人对他的喜爱。有机会还要再拜读其他作者的东坡传记。

书内作者对王安石变法的个人批判主义太过浓厚,将其写为蛊惑人心的奸邪小人,尽显变法的百害而无一利,可谓是处处见缝必插针了,因实在觉得有失公允,以至于忍不住想为王先生讨几句公道。

自古以来变法本就动摇国之根本,必然招致保守派反对,王安石敢为天下先、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已属实难能可贵,却最终落得个千夫所指、众叛亲离的寂寥下场。若非要说他是卑鄙小人,却不如说他是刚愎自用,更显得作者不失风度。况且人性是极其复杂的,很难片面定性。

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如果成功,故事便是另一个版本。变法是历史必然性,应时应运而生,无论成功与否,都没有对错,也没有绝对的利弊。反观,变法虽失败,却仍可给后人予以痛定思定的教育意义,又何尝不是益处之一呢。其实即便是史料,也难免会有失真,何况在文学作品中如此妄加揣测,难免会误导读者。我们并未身处历史当中,无法评判,也不应评判。

如今抽离出来,客观去看当时的政坛,即便没有王安石,也会有李安石、张安石,历史的车轮滚滚,永不停息。抱有敬畏之心,才能真正的做到以史为鉴。

—————————————————

思维突然跳跃,文中有提到一奇人:吴复古。好似仙人,四处游历、悠哉悠哉,总在东坡落难时突然出现,或助其脱困、或指点迷津、或只是偶遇一起呆上几天,最终在送东坡归乡的船上离世,问其遗言,仅一笑尔。此人颇奇,不知虚实,暂且种一棵种子,待有缘再会。

—————————————————

东坡《志林》有云:“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