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成事项
继续学习默写成长模型,依稀只记得结构图外圈的内容,对于内层的关键词很难回忆起来。
二、感受和反思
在第一天抄模时,隐隐有个疑问:既然模型中几个关键词分别是价值观、人生观、核心假设世界观,说好的“三观体系”呢?为什么来个核心假设世界观?难道世界观是靠假设出来的?
我对世界观的理解是,它是我看待这个世界的样子,即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基础的生存原则是什么样的。“好人有好报”是一种世界观,像“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也是一种世界观。
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如果没有看过世界,还有没有世界观或者说合适的世界观呢?我觉得有。从广义角度,世界即是身处环境、人事、过往、感知、见闻。
哲学将世界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又包含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表示自己的思维。因此,世界就可以表示一切。因此,《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中“度一切苦厄”就可理解为能解开大自然的灾难、人类的厄运、以及每个人内心的困苦。
而观点是观察事物的切入点,从一个切入点要获得对该事物的认知,有可能会概括、接近或是全面准确,也不排除会出现片面、偏离甚至背道而驰,因为既然是从局部开始认知,那就采取抽样方式,从“假设X是Y”这个逻辑出发。那么,世界观本质上就是一种假设,永澄对其定义如下:
世界观是对一切存在(自然、社会、思维)的元假设,是对“复杂存在”进行本质化、概括化(高维抽象)映射的简化描述。
三、疑问待解决及下一步行动
既然三观体系这么本质,为什么模型没有直接从三观开始呢,而是要基于现实出发?
从永澄老大恢复日更的第一天,已经开始跟读。每次抄模有了疑问,就先到老大的文章里寻找答案,并尝试着自己解释。
四、积累
不知不觉,我也开始日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