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沅江三中的事说说教育的那些事

本不想说教育的那些事,因为,懂与不懂教育,做与不做教育的人都会对教育说三道四,所以,我总想选择沉默于教育的那些事。

今天,有些坐不住了,是因为沅江三中的事。事离不开人,人离不开教育,而此事又发现生在学校中,正是教育中的两个双边主体关系的对象一一班主任和学生。最让人关注的是两个高三学生和一个高三老师,其中,关系2个家庭。

我不想重复案情经过,因为细节只有死者清楚,他人还原的只是猜测。我要问的是在他们的生命中发生了什么?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是什么?小康社会的决胜教育能够贡献什么方案?

一对师生,彼此情感的终结不是一蹴而就的。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就是为了考上一个好大学?教书的目的是什么?高中的老师教书的目的又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教书的目的到了高三就是为了多几个学生考上昔日的211和985,如今的一流大学里的一流专业?家长生孩子的目的,从听到孩子叫一声爸爸,妈妈就欣喜不已的告知四邻八友,什么时候变成了就是为了考一个名牌大学?社会都怎么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帕芙雷什中学创建了一所"蓝天下的学校"一一一生创导和谐教育的他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时说:"我们对待孩子,要像对待清晨树叶上那颗露珠。"露珠遇到浓烈的太阳光会被蒸发掉,遇到哪怕极微弱的碰撞也会滑落无影。心理学专家一张徳芬在著作中强调,关于人无论哪个年龄段都有一个"内在的孩童"。班主任和16岁的孩子,应如同父子一般,却选择了一条不归之路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人说是师生关系出了问题;有人说是高考制度出了问题;有人说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缺乏⋯⋯

我以为,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忽略了最重要的"人",忽略了生命本身一一贪求知识的堆积和简单的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的结果。似问,哪一所高中学校的评价标准里不是以一本大学,一流大学的升学百分比作为奖励的基础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在高中三年最后的结果哪一个不是亲戚朋友们一声"考上哪个大学了?"作为三年辛苦的最后一问?而其中,多少担忧多少惶恐却不能与人说。

教育的评价什么时候可以真正不用升学的百分比去考量,什么时候真正把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的国策落实到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来,什么时候悲剧才会停止发生。

人,向上向善的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美好的人,永远是社会教化的宗旨和目的一一教育责无旁贷理当坚守探索的脚步,用教育的工具还原教育的本真和根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上下而求索一一大海长潮了,一个小男孩把一颗颗小海星,使劲的扔回大海中。一个老爷爷笑着说:"谁会在乎了!"小男孩理都不理,说:"这只在乎。""还有这只在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从这里,到那里 翻山越岭,逶迤前行 一路风景,也一路荆棘 遥望 不知,路还有多远 索性驻足 不料沉醉于阳光与清风 ...
    清思健行阅读 1,099评论 0 0
  • 需要把热水器互换一下,找我的朋友一打听,这么一对换,得花几百大洋。 好吧,让我自己来! 找来扳手,螺丝刀,开干——...
    曾子玲阅读 1,468评论 0 1
  • 秋风爽,雾浓浓。何处一声惊吼,自是运动场上见英雄。 碧空如洗,秋色正浓。天公作美,一扫秋日连绵的细...
    在路上飞腾阅读 5,205评论 1 2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