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4 06:00 am DAY 29
今天主持人万超的主持风格和个人魅力都让人感觉很舒服很喜欢,真的是带着爱、陪伴、聆听和嘉许的力量呢,很受鼓舞。
每一位同学的分享也都很滋养我,真的是不仅把老师讲的关于无条件的爱的原因和心理动能又一次次的复述还原,加深了我对课程的印象,还有个人的分享让我颇感认同,卢纪平老师提到大自然大生命大宇宙对我们无条件的爱,可是我们平时并未去好好感受,真的是像空气一样习以为常了,习惯到忽视了,我想可能真的在快要窒息时候才能感觉到这份爱的重要性吧,无条件的爱是如此的重要!然后还有李立老师提到了朋友亲友之间的“礼尚往来”这一现象,其实也是带有条件的爱,如果你经常给一个朋友送东西或请吃饭,但他并未表示或者还礼,你就会心里不舒服,觉得他不懂礼貌,然后慢慢跟他疏远...那么这就是一份带有条件的爱,需要回馈的爱,而不是无条件的爱。然后珊瑶老师提出了“福杯满溢”这一观点,施者必受着更有爱的能力,要做福杯满溢的施者,才能做到无条件的爱,就是让自己内心充满了爱,才能有能力和余力去给到他人无条件的爱。最后万超老师总结的一点:人分三类人,一种是自私自利之人,一种是利我利他之人,还有一种是无我利他之人,而无条件的爱就是无我利他。
要做到无条件的爱真的好难,真的人在给出去爱的同时,潜意识里或者底层动能就已经设定好了条件了。要改变这种潜意识,要重新翻转底层动能,不是一天二天能够做到的,但我们都在努力的过程当中,至少在意识层面已经觉知到了自己的这份爱是否带有条件,并且打算持续的去觉知。我自己真的是一直受困于原生家庭之中,虽然在外人看来我已经很幸福很幸福了,父母给了我很好的生活条件,给了我很好的教育资源,为我投入了很多心血,可是我的内心一直是匮乏的,就是我能够感觉到我自己一直在索取爱,一直处在缺爱当中,我就觉得只有我成绩好了,我工作好了,我家庭好了,我父母才会夸奖我,才会关注到我,才会在外人面前炫耀我,才会让他们特别有面子,才会感觉对得起他们的栽培,否则就是好像有种负罪感,没有让他们得荣耀,没有让他们有炫耀的资本,担心他们被人议论说教育能力不行......就是很多很多的心理纠结...这样真的像一个牢笼一样困在里面,父母的爱带有条件使我有压力有束缚。而我给父母的爱也是带有条件的,就是想要他们关注我认可我给我更多的爱,但是很多时候我成绩好了,我表现好了,我孝顺他们给他们买礼物了,可是他们好像并没有特别特别的开心,表扬也就一下下,或者没有达到我想要的那种被关爱被宠爱的那种满足感,就是一直不够,觉得自己还是被忽视状态,就是特别明显的被忽视,但是自己做的不好的时候,又会被特别的注意到,然后各种教育,就是为什么总是被抓着他们认为不好的地方不放呢,于是我内心就会特别受伤,觉得他们偏心,觉得他们的爱不是我要的爱,人就会变得比较偏执,然后一直会有评判。而细细想来,父母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延续了这种有条件的爱,他们也是不够爱自己,所以一直有付出,一直有牺牲感,很多母亲就会感觉说自己一天到晚像个保姆一样伺候一家老小,还要这样被老公被孩子嫌弃,就很牺牲很受伤,延续到孩子也是这样的状态,就恶性循环着。
要跳脱这样的怪圈真的好难呀,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做起来真的需要很强大的内心,需要很大的爱力。我想可能只有在大灾大难面前危险来临那一刻,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的本能会被激发,但日常生活中被琐事困扰的时候,那份无条件的爱的本能又被深深的掩藏了起来。即使前面困难重重,但是为了自己,为了孩子,为了家庭,无条件的爱真的太重要了。每天爱自己多一点点,爱他人时候少求一点点,慢慢做改变,不断的觉知和提醒自己,总有那么一天自己也能做到福杯满溢的施者,给到他人无条件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