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东西,不做比较,就不知道好坏。文学亦是如此。
近来读了三本书,却品出了三个境界。
第一本是十二的《不畏将来,不念过去》,这是网上的一本热销书,给那些在爱情和婚姻中迷茫的女子指点迷津。如果单就这一角度而言,这也不失为一本好书。但如果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便只能算作下品。
文学的魅力首先体现在文字上。我喜欢干净、自然的文字,就象一位女子,素颜淡妆是最好的状态,浓妆艳抹,看一次可以,看得多了,必然会心生厌恶。十二的文字是介乎两者之间,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差,而有些文字我居然读不明白,想来也不是我理解力极差的原因,而是她想玩弄文字,却弄巧成拙。
文学的魅力其次体现在内容上,或者更确切说是思想上。好的文学作品必然是思想深刻,即便做不到深刻,也要做到独特。而热销书毕竟是热销书,它的读者群是大众。所谓大众者,是普普通通,食五谷杂粮之人。他们生活在现实的欢愉中,不会去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亦或“人活着有什么意义”等诸如此类在他们眼中很扯淡的问题。因而,思想深刻或独特在这里是不需要的。否则,哲学家和思想家就会满大街跑了。
第二本是六六的《女不强大天不容》,这也是一本被六六迷们炒得火热的一本书。如果说六六写得不好,会有人拍我板砖;即便说她写得一般,也会有人唾我囗水。六六也算是我国编剧中的顶级人物了,她的每一部剧本几乎都红翻了天。《王贵与安娜》、《双面胶》、《蜗居》、《心术》、《宝贝》,这些热播剧相信大家都看过。六六是一个很善于挖掘热门话题的编剧,她的作品涉及婆媳关系、房产问题、医患关系和生育问题等,都是大众最关心的问题,因此收视率直创新高。也正因如此,她的文章才称不上上品,只能算作中品。当然,这只是从文学的角度而言。
六六的文字干净、利索,是我喜欢的类型。初读六六,也觉得六六不凡。这本随笔集不只是号召女子强大的旗帜,它里面囊括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见闻,从中看得出六六的直爽、努力和睿智。如果我不读冯唐,我会以为六六的文章是上品。但不幸的是,我读了冯唐,冯唐的文章让我知道了上品的东西一定不会是取悦大众的。无奈,六六被我降了一个档次。
第三本是冯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说实话,这本书我刚读了一半。但就这一半就已经让我身体里的那点小小的文学细胞骚动不安,满身体里乱撞,如果不释放一点出来,我会觉得心神不宁。
冯唐与我而言,是极其陌生的。他的作品最好的是诗歌,而我是个对诗歌感悟力不高之人,所以很少读诗,也就无从了解这些知名诗人。我喜欢小说和杂文,读他的文章,是因了他的杂文口碑。
然没读几篇,便有相见恨晚之感,一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惊喜。首先,吸引我的是他的很多观点居然与我契合。比如,读西文小说而不读中文小说。我在大学期间,读过的几乎都是外国文学名著。不是我崇洋媚外,而是中文小说的精华在古典小说,现代文学在文学史上虽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能够让你读得津津有味的作品屈指可数。而当代文学却又遭遇了一段歌功颂德的历史时期,人物不是极善就是极恶,太假。只有到了新时期文学才有了人性的复苏,人不再是极善极恶,而是善恶共存,这才是真实的人。即便如此,我们的作品依然不如西方作品善于构思、精于设置悬念。
再比如,他喜欢李白而不喜欢杜甫,他喜欢古龙而不喜欢金庸,他喜欢文字下面的骨血而不喜欢如肉体般的文字表面。于我便如遇见知己般欣喜。李白的诗总让人豪情万丈,仿佛天地都被踩在脚下。而古龙对白式的语言历来被我认为是语言中的极品,只有对话,人物便栩栩如生,这不是有一般文学造诣的人能做到的。而文字的骨血与肉体,我亦是喜欢直指骨血的文字,就比如白落梅的作品,她过多地修饰文字的肉体,我只是略略扫了几眼,一直未能通头读过。
当然,仅凭与我心意相通,我还不能把他的书妄评为上品。而真正够得上上品价值的是他文章中的博识,古今中外的文学在他笔下肆意奔放,他用自己犀利的笔客观而冷静地来品评那些异常活跃的文学家以及某些怪诞的文学现象,或赞或贬,都会让人觉得恰到好处。李敬泽对他的评论是最恰当的:“最崇高和最庸俗的,最雅和最俗的,最高调和最不高调的,都在冯唐的文字里狂欢。”他的确是一名怪力奇才!
接下来的时间,我要认认真真地把他的书读完,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