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书叫《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书中对财富重新下了定义,就是当你完全不工作(或者你家里的所有人都完全不工作)时,不降低现有的生活水平,你或你的家庭所能生存的天数。
所以这也验证了我们前面提到过的财富是个时间概念,它是用时间衡量的,而不是用钱衡量。前面讲过你有多少财富跟你能挣多少钱,名下有多少钱没有关系。
它是指你能留下多少钱,留多少,这关乎到你财富增值的启动资金。如果留不住,那么挣多少都没用,因为你变成了钱的一个临时宿主,待一下它就跑了。
美国著名作家拿破仑·希尔有一本书叫做《思考致富》,我很喜欢这个书名,他在说靠动脑子致富,而不是努力工作致富。
人们都在赞颂努力和勤劳没有错,做到这两点至少可以保证你达到一个还不错的生活水平。但是仅靠这两点,第一,你的资本还不可能跨越出普通人的范围。
第二,抗风险能力薄弱了些,我们看过太多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场变故回到解放前的新闻了。在钱这个问题上,脑子一定要走在手前面,等你掌握了让钱为你工作的智慧,你的生活将会变得更轻松、更幸运。
聪明的富人是让钱为他工作,与之相反的仍在努力挣生活的人,是在为钱而工作。工作、挣钱、花钱、继续工作,生活只是这种循环。如果你给了他们更多的工资,他们会花更多的钱来继续这个循环。
罗伯特·清崎对这种模式有个很形象的命名,叫“老鼠赛跑”。就像笼子里的仓鼠,你把它们放在圆形跑道上,转起来,它们就会拼命跑啊跑,但其实始终在原地踏步,跑不出这个圈。
放在人身上,这就是一个持续拿时间换钱的无尽循环。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跳出这种“老鼠赛跑”呢?归根结底还是克服心底的恐惧和贪婪,大多数人一生都在追求工资、升职加薪、稳定保障,但从来不去想这种模式的生活之路将通向哪里。
看过驴拉磨的人应该知道,主人常用的办法就是把驴的眼睛蒙上,主人当然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而驴子是自以为自己知道。它就按照路线绕圈走啊走,说不定还感觉自己走的挺远的。
走够了,主人会给它点干草料吃,第二天它再继续拉磨,因为要挣第二天的草料,这样讲出来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为钱拼命工作,寄希望于升职加薪,这是残酷的。
跳出“老鼠赛跑”,别做“驴子”,要让钱成为你的“驴子”,要做那个“赶驴”的人。很多人终其一生辛勤劳碌,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你上过的学骗了你。
从小到大所有的学校教育都不会教你关于金钱和个人财富的真实知识,这么说不是要否定学校教育,我们确实需要在学校里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必须学会一技之长,用专业技能谋生。但与此同时,学生们没有学习过任何财务知识,苦读了20多年,带着专业的学识和对财富认知上的一片空白,一头扎进了真实的金钱世界。
很多毕业生获得了工作上的成功,这是不容否认的。但同时他们中许多人仍然走着“老鼠赛跑”的老路,因为他们不懂金钱流动的规律。没错,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个职场获得极大成功的人,也可能是个财务文盲。
这种人的特点就是,往往比其他人工作更努力,更有业绩,因为他们很清楚如何让工作收到更大成效,却不知道如何让这种成效用在让钱为他们工作上。
学校不会教你财商,因为学校的教育是为了让你成为社会需要的人,也就是成为雇员,而不是为了帮你致富。学校只会让人成为有知识的人,而金钱世界正好需要有知识的人为他们工作。
只接受了学校教育,没有掌握钱的规律,终生都逃不出为别人的钱打工。打工者和财富阶层之间最典型的财富教育差异,具体一点说就是,打工者对自己和孩子的教育是:“好好学习,做出一份出色的简历,找到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
而财富阶层,除了正常的学校教育外,还从小被引导着去理解商业逻辑,学习如何判断商业机会,然后他们再继续这样教育他们的孩子。这也是个很残酷的事实,离金钱越近的孩子越早开始练习如何抓住投资机遇,学习财富管理。
而中产阶级或穷人们,自己和孩子本来这方面就欠缺,在后天培养时对此又不够重视,甚至都根本没有意识到。于是财商的教育越来越分化,财富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所以如果不抓紧培养对财富的认知,财富真的就会把你越甩越远。好在现在认识到还来得及,至少你应该意识到自己应该加强学习哪方面了。
不止是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技巧,还有能帮助你摸索金钱运动规则,实现财务自由的一切技能点。下一节,我们就来着重讲一讲金钱的运动规则,钱都流向了哪里。
好了,这次的分享就先到这里,谢谢大家,我们下节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