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某天晚上闲来无事,在微信编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吗?发完这条朋友圈,我发了会呆,静静期待着一会儿会收到怎样有趣的评论。
再次打开手机,看到那些评论,有些是之前的同学,有些是旅行时在路上遇见的小伙伴,还有曾经关系很好的朋友。翻着一条条评论,眼前就会浮现当时和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场景,有一条很暖心的评论: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是在初中的班级,这么多年过去了,世界都变了个样,唯一不变的就是你的娃娃脸。
这是初中时的好友,是个很逗比的男孩子,初中开学第一天一见钟情了一个妹子,一暗恋就是七年。这件事让我对他的印象尤其深刻,有时会和以前共同的好友吐槽这年头怎么还会有这么单纯又专情的男生。
想到这里,心里居然会有些难过,这些评论的人,好多都已经断了联系,很久不曾想起,甚至有的已经记不起上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了。可能只会在评论我这条朋友圈时才会努力回想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好像越来越忙,越来越没有时间和好友坐下来好好说说话,上学时每天会腻在一起的好朋友好像也就成了朋友圈的点赞之交,想起来时也不过是逢年过节的一条群发祝福罢了吧。
越长大,活的越来越酷,朋友却丢了一路。
02
记得高中时有一个三年的同桌,无论是怎样换座位,甚至文理分科分班的时候,我们一直都是同桌,这一坐就是三年。那时的我们都爱文字,常常把自己写的东西拿给对方看,就像是有一种共鸣,互相是最懂彼此的那个人。在无数个听不懂的枯燥数学课上,我们总会在草稿纸上写写划划,看了一本好看的新书,也总会想要第一个与她分享。
高一刚入学时,在一次晨跑时,体育一向很烂的我许下了这样的豪言壮语:高三毕业之前一定要在运动会上跑一次1500米。既然说出口了,总要做到呀,高三,我报名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运动会,跑一千五。
要上场时,我承认我有点怂了,想放弃。高三学习抓的又很紧,大多数同学都在教室里自习。我的同桌却在我即将上场时过来对我说:久久,去跑吧,我陪你一起,别忘了你当初说的,一定要加油啊。
当时很感动,勇气值“蹭蹭蹭”的往上涨。我以为同桌只会陪我一段路,没想到她从裁判员下令的那一刻,一直陪我跑到终点。每当我想要停下来走路或者实在跑不动想要放弃的时候,她就一直在我身边,说:久久,加油啊,一定不要放弃。
就这样,我出乎意料的跑完了全程,虽然是最后一名,被第一名足足落了一大圈。但我真的满足了,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
跑完后,我轻轻的抱了抱我的同桌,说:谢谢你给我的勇气,没有你,我跑不完的。她说:久久,你很棒了,一定要记得,以后不管怎样,都不要轻易放弃你所追求的东西。
有些事可能转眼就忘了,有些人可能转身就见不到了,但珍贵的是它们都是记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03
那个时候我萌生出了写小说的想法,在我用手写下一页又一页的时候,她是我的读者,也是唯一的一个。
北岛在《波兰来客》中写:“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梦想,关于穿越时间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那时的我们年轻又猖狂,好像能够征服全世界,没有落入社会复杂的俗套,有着单纯的小确幸。
高考前夕,因为某些原因,我和同桌闹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矛盾,无关对错,也许只是一次观点的碰撞,她说这种感觉就好像被三年的密友背叛了一样。
后来,我们进行过一次深入的沟通,试图解除误会,和好如初。
可是我们似乎忘了,有一个能够懂自己的人多不容易,一旦不再有这种“感同身受”之后,好像所有的一切都变了味,而我和她又那么倔强,即使我们嘴上再怎么说“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似乎也再也不能回到以前的模样。
就这样,毕业后的最后一次见面定格在了一次同学聚会上,我们坐在桌上最远的两个对角,没有言语,没有眼神的碰撞,分开时彼此也很默契的没有打一句招呼。
在这之后的很久,我总在想,是不是那天我主动一些,我们就能还是和以前一样?
自此,再也没有人和我一起分享写下的文章,那篇未完成的小说也再也没有动过一笔。
04
后来上了大学,偶尔也能看见她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心情或者文章,文字依然那么细腻忧郁,我却再也不是那个她写完一篇文会第一个拿给我看的人。
而我呢,有时候想写些什么,拿起笔却乱七八糟没有一个连贯的思路,真想问问自己到底是没有这个天分,还是忘记了当初那个想要认真写字的姑娘。
在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少有人会静下心来看一本书,也越来越少有人能坐下和朋友好好聊聊天,好像手机和各种社交APP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只有某些夜深人静的晚上,情绪有些泛滥的时候,想要找个人说说话,拿起手机在通讯录里翻了一遍又一遍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是啊,大家都挺忙的,还是不要打扰了。
可是啊,我还是想对你说:嘿,好久不见!我们说说话吧,和以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