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三大方面)

1.认知

信息加工系统。

如何感知世界,如何记忆,如何思维,如何决策,如何理解语言等。

着重研究个体心理共性规律。

2.动机和情绪

心理和行为的调控系统。

动机和情绪是怎么产生的,什么因素决定了情绪的性质,如何调节情绪。

着重研究个体心理共性规律。

3.能力和人格

心理特性系统。

侧重个体差异的研究,找到人类个体在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智力)以及人格(情绪稳定性、内外向等)上的不同之处。为什么有些人的人格会出问题。

社会心理

研究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到真实的或者想象的他人存在的影响。

个体在同他人互动时产生的心理现象。如社会知觉,人际吸引,从众等。

比如社会促进现象,同学们一起在教室上自习的学习效果会比自己一个人学习更好,由于他人在场,增强了个体竞争动机的现象。

社会惰化现象,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群体共同完成任务时,个体付出的努力反而比单独完成时更少。原因之一是群体责任分工不明确。

旁观者效应,如震惊世界的吉诺维斯案件,少女在深夜返回公寓途中被歹毒跟踪杀害,整个过程共持续三十分钟,期间歹徒曾被少女尖叫声吓跑,发现无人介入后又折返,最终杀死了少女。有三十多位邻居目睹了凶案过程,但是无人救助或报警。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事件并不能简单归因于人际关系的冷漠,而是因为责任分散,每个人感受到的责任就越小,每个人都对别人抱有期望,把责任推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小。

从众现象以及去个性化,人作为个体可以清晰的意识到自己是谁,有什么样的责任,但是一旦个人淹没到群体当中,迫于压力,丧失个性去个性化容易发生在游行、群体暴乱事件等。

行为

心理现象实际上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属于精神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到。

行为是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可观察到的外部活动。

心理与行为的联系:1.心理支配人的行为;2.行为是心理的体现,可以通过观察行为来研究心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