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成事,要保持“饥饿感”

时间的乘客,你好,欢迎乘坐49路末班车,这是你的车票请收好。

车牌号:49路末班车

车票号:H20250716

车票价:1440RMB

经停站:摘抄站、回顾站、启发站

参考资料:《冯唐讲资治通鉴》


摘抄站:

1)看一个团队能不能成事,一要看他们有没有做这事的能力,二要看有没有做这事得动力,三要看这组人做这个事有没有被认可。多数成功的团队,他们的能力往往不差,也有足够的支持,而他们不成事的根本问题往往是失去了动力。

2)关于保持“饥饿”,我有几点想说的:首先,保持“饥饿”的前提是你曾经“吃饱”过,多次“吃饱”过,甚至“吃撑”过。也就是说,取得过一些成功;其次,保持“饥饿”,你才能保持成功。

3)如何保持“饥饿”,第一,尊重自己的不满足;第二,多立“大旗”。第三,有所贪,有所逼

4)在你刚开始做事,想成事的时候,你有野心、有梦想,但你有可能资源不够、能力不够。当你成就过一些事之后,你能力有提升,资源、品牌也变得好很多,这个时候挡在你和持续成事之间的“巨石”往往就是你失去了成事的动力。


回顾站:

在《冯唐讲资治通鉴》中冯唐老师借用田单打狄族的故事,说明了在做事的时候,做事的动力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公元前284年,燕国名将乐毅率领五国联合攻打齐国,在齐国即将亡国之际,田单固守即墨。在生死存亡之际,田单与士兵同甘共苦,背水一战,利用反间计、激怒计的心理战及火牛阵的奇袭,让乐毅长期围困而始终无法攻下即墨,最终以弱胜强,在死路中杀出了一条生机。

田单收复齐国后,由于功高盖主,遭到齐襄王的猜忌,于是逃离齐国进入到赵国。赵国附近的狄族时常侵扰赵国的境地,赵王派田单攻打狄族,以此巩固赵国的疆界。在即将出征的时候,田单找到了鲁仲连,希望能够听到鲁仲连对自己的夸奖、鼓励和祝福,但是鲁仲连认为凭借着田单此时的状态,打不下狄族。田单听后非常生气,认为自己曾经能抵抗五国联军的虎狼之师,而现在有赵国的支持,攻打小小的狄族百分之百稳赢。

现实情况正如鲁仲连所说的那样,田单攻打狄族三个月依旧没有攻打下来,这时候田单想起了鲁仲连对自己的提醒,并虚心请教为什么自己攻打不下狄族。鲁仲连从成事动机的角度上分析田单为什么即便有赵国的支持,依旧攻打不下狄族。曾经的田单在生死存亡之际,齐国即将亡国之死拼死固守即墨,成事的动机非常强烈,在当时的情况下无路可退,只能背水一战。而现在有了赵国的支持,却没有了先前成事的强烈动机,即便打仗失败也依旧能够享受荣华富贵,成事的动力下降。田单认真聆听了鲁仲连的话语,重新拾起了自己的好胜之心,调整状态,重新与士兵同甘共苦,最终打败了狄族。

在最开始的时候,自己可能能力不足、资源不足、非常弱小,但自己有成事的欲望,有成事的动力。正所谓某位伟人所说的“失去的是锁链,得到的却是全世界”,在这种情况下,“干就完事了”。但是当自己成长到一定的阶段,自己拥有了足够的资源、积累了一定的能力,且做事有人支持,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因为有了所谓的“荣华富贵”而导致做事的动力下降,甚至会认为“成功也就那样”而懒惰、懈怠、毫无冲劲。

在书中,冯唐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几条保持“饥饿感”的做法。当我们在做成一件事的时候,要重新“立大旗”,即在做成一件事之后,要重新找到新的战场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例如,在学生时代,现代教育体系采用升学考试的方式,强制为学生“立大旗”,读完幼儿园后读小学,读完小学后读初中,直到读博,有非常明确清晰的目标可供人攀越。除了外部给我们设置的“山头”,自身需要适当激发自己的好胜心,对自我人生不设限,有所逼有所贪。例如,曾经的冯唐老师在麦肯锡做咨询管理工作,但被人用“你自己做过企业吗?”而刺激,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去了华润集团重头开始做华润医疗,后又被人用“你做过投资吗”而刺激,再次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去了中信资本重新学习做投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