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人无完人,事无完美,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会有缺点,任何事也会出现缺憾,但如何发现并改正缺点,察觉并修补缺憾,这是我们许多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人有“八疵”,“四患”:人常有的八种毛病,事常有的四种祸患:
1“非其事而事之,谓之摠'
不是自己的事却要去管,叫做包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强调行事的主次。不揽,不谋,不是事不关己的冷漠,而是行事恪守本分。
2"莫之顾而进之,谓之佞"
没有人理会却要进言,叫做逞舌;纵横家鬼谷子曾说:“口者,心之门户。”古往今来,不少人因不懂讷言而致祸从口出。谨言可贵,言语有度,才能言而有力。
3"希意道言,谓之谄”
揣摩别人的心意来说话,迎合对方,捡好听的说,叫做谄媚。孔子说损者三友,“友便僻,友柔善,友便佞,损矣。”其中的“友便辟”就是阿谀奉承的朋友。这类朋友不讲原则,甘愿把自己放在卑微的位置,多半受到利益驱使。
4“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
不分辨是非就说话,巴结奉承,叫做阿谀。《荀子•脩身》曰:“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君子修身,说话也是处事之道。君子应分清是非,慎言慎行,无论对事对人,才能有所裨益。
5“好言人之恶,谓之谗”
喜欢背地说人坏话,叫做谗。有些人总觉得圆滑的说话之道才能事半功倍,可人前人后大相径庭,必定会令人对你失去信任。
6“析交离亲,谓之贼”
挑拨朋友,离间亲人,叫做贼害,战略中善用“离间计”,无可厚非。但为了一己私利,以挑唆手段达到目的的人,则缺乏容人的度量,不是可交可用之人。
7“称誉诈伪以败恶人,谓之慝"
称赞出于狡诈虚伪,借此诋毁别人,叫做邪恶。正气凛然的人,光明正大,心中从没有阴险狡诈的计谋,让人肃然起敬。善于伪装,心机深沉的人,只为利益而存,恶的根源,就在此。
8"不择善否,两容颊适,偷拔其所欲,谓之险"
不分善恶美丑,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没有原则,用不同的面孔去应对,暗中捞自己的好处,叫做阴险。“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我们需常怀明净的心,仔细分析,才能在纷繁中脱身。
事有“四患”:常人处事时的四种祸患
何谓“四患”?是指处事时的四种祸患,内容包括:
喜欢办理大事,改变常理常情,以此谋求功名,叫做放肆;
仗恃聪明而擅自行事,侵害别人而师心自用,叫做贪婪;
有了过错却不肯改正,听人劝谏则变本加厉,叫做固执;
别人与自己意见相同就认可,与自己意见不同则对的也说是错的,叫做傲慢。
“放肆、贪婪、固执、傲慢”这四患,其根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与自我膨胀。西方中世纪有“七大死罪”之说,所指为“骄傲、贪财、贪吃、好色、愤怒、嫉、懒惰”,这些“罪”的根源也是盲目的自我观念,为了自己的需求而不顾别人的权益,甚至不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正是矛盾和纷争的焦点所在。
“摠、佞、谄、谀、谗、贼、慝、险”以及 “叨、贪、很、矜”,这是世人时常易犯之过失,对于我们常人来说,要做到“八疵四患”的样样免除,也许实属不易,但时刻谨记,时时自省,时时警惕,如此,我们就会向更完美的自己再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