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读了一些心理学及原生家庭方面的书后,我开始观察一些家庭家长与子女的关系问题。
一个朋友曾在我跟前,说自己的孩子,很懒散,从来没有紧迫感,遇到比较重要的事情,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实在躲不过去,就拖延着,大人批评他时,他会满不在乎地说,“急啥啊”。朋友对此很是生气,我听了不禁哑然失笑,这孩子,活脱脱就是他老子的翻版嘛!居然连口头禅都一样一样的。
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博士,克雷格·巴克在自己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中就提到过言语虐待型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所以,如果你无所不知的父母认定你是个坏孩子,那你就一定是。如果母亲常说“你真蠢”,那你就是蠢的。如果父亲常说“你真没用”,那你就一定没用。”
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是从无到有的,生他养他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总是也只能是有样学样,家长的言行举止,自然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具有模板的作用。当孩子模仿行为一旦成型,养成习惯,再想改变就不太容易了。
一开始,孩子是父母的听众和受众,孩子长大后,角色会转换。可以说,你想要孩子日后怎样对待你,你得从他一出生,就先那样好好对待他。
你有没有发现,同一个家庭背景下长大的孩子,有着很相似的语言和生活习惯。一对粗俗恶毒的父母,培养不出一个优雅的孩子来。而一个知书达理的孩子,往往出自一个温馨和谐的书香门第。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好意思简单地指责和抱怨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吗?你还敢在孩子面前,不过脑子不计后果地说话做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