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家的孩子在上小学4年级,马上就要放寒假了。姐姐跟我吐槽,周围的一个同事早已提前给孩子报名去新加坡游学,另一个家长也给孩子报名参加了美国冬令营,而姐姐还没有想好给孩子安排什么活动,她很怕这个寒假过后,她家的孩子比同班同学落下一大截。
家长的焦虑,孩子未必感受的到。
对于孩子来说,寒假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游乐场,期盼了一个学期,终于可以把书包和作业统统抛到脑后,投身其中,好好放松一下。
寒假应该怎样安排,才能兼顾家长的焦虑和孩子的期待,过得既充实又快乐?
小利认为,应该把这个主导权交给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别人的选择未必适合。
父母应该做的,就是创造条件,提供更多选择,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孩子选择自己想要的寒假生活。
如果缺少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就好像穿上溜冰鞋的八爪鱼,眼看动作不断可是却搞不清楚到底是往前、往后,还是原地打转。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呢?
1.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成为孩子的朋友
自我管理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
首先,父母应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听孩子讲。
寒假打算做什么?为什么这么打算?
通过聊天,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态度和价值观。
然后,父母以平等的身份,说说作为父母的建议,以及原因。
通过这种平等的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感觉和观点,创造一种充满信任的环境,和孩子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
2.帮助孩子确立目标
通过前一阶段的交流,家长应该已经了解孩子的想法了。
接下来要做的,即使需要帮助孩子确立目标。
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孩子思考,假期结束的时候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比如:读完一本书、完成一次旅行、参加一次磨练营,等等。
确立目标的过程,也就是根据价值观进行价值选择的过程。
父母应当根据孩子的实际状况,帮助孩子权衡取舍,设定最适合的目标。
作为父母,还应当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是唯一的价值尺度。
因此,假期不是学期的简单延续,不应该被各种辅导班占据。
更应该让孩子利用假期的时间去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得到全面的发展。
3.帮助孩子制定计划
制定目标之后,还要帮助孩子实现目标。
最根本的方法是教会孩子时间管理的技巧。
通过判断轻重缓急,制定计划,安排作息时间表,确定每天的日程,在学习和玩乐之间寻求平衡。
比如: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旅行日程、共同制定一个阅读日程、规划用于写作业的时间,等等。
看见成果之后,孩子会感觉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样的感觉会激发孩子的热情,增加获得更多、更好成绩的欲望。
4.鼓励孩子坚持到底
好计划,执行下去才有意义。
这通常是自我管理最困难的一环。
因为孩子有可能会遇到困难、会觉得疲惫、厌倦。
这时,家长应当帮助孩子调整计划,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帮助解决孩子遇到的困难。
除此之外,家长还应当有正确的心态,关注孩子在努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不要太在意成绩等既成事实的结果。
通过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孩子收获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充实、快乐的寒假,更是面对未来成长道路上即将到来的各种挑战的那一份笃定。
引用凯文·凯利书中的一段话:科技每时每刻都在打破束缚在人们身上的时代枷锁,赋予人们无限增加的更多的选择,而人们施展才华的舞台也在无限增加,相应的成功模式也在无限增加——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才华和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舞台。
帮助孩子发现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也许就是这个寒假中最有意义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