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只谈三种人,三种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
卖春药的“小贩”
什么是现下最躁动,最无法被安置的人?——是中国广大青少年无处发泄的性冲动。
中国古来就不重视青少年的性启蒙这回事。直到今天,这件事在大众场合被提出来还会受到众人的鄙夷。可是,在荷尔蒙激素分泌旺盛的年纪,又怎么能够被父母的“捆仙绳”束缚而收敛?大禹治水在几千年前的经验就已经告诉我们:采用堵和围的老办法是没办法奏功的。青年时期的性冲动和性好奇本质上和洪水是没有区别的,都是自然产生的,需要疏导和排泄。
网络推手们看到这个未被挖掘也还没有禁止开采的“金矿”时,自然要摩拳擦掌而来了。于是我们看到了以“脱”见长的嫩模,见到了卖“文字肉”为生的小黄文写手,还有不胜枚举的激情小视频。
对,他们都成功了。大部分赚得盆满钵满,凭借着精神“春药”,他们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人上人。这和楚棺秦楼里卖俏倚门又有多大区别?当然有了。他们是新时代的成功,游走于灰色地带,他们衣不蔽体却让青少年大呼爽快,他们勾魂摄魄却引人愿为其奴。
骂街的“泼妇”
首先我不否认粗话的作用,当你遇上一件极其难以解决的麻烦事,比如单位在办社保账户时弄丢了你的劳务合同,你需要重新去人力部门签一份繁琐的合同以及填写各种表格时,你心理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这也太操蛋了。但当你打开朋友圈,里面分享的各类文章都充斥着“贱人,别牛逼了”诸如此类的标题;当你坐到电影院,主角对话中时不时爆出的F开头单词时,是不是会觉得:说脏话什么时候竟成为一种潮流?而我竟也不抗拒这样的表述?
虽然许多文学大师都是骂战的高手,但是他们讽刺和批判的表述和如今写手们赤裸裸的炮轰可以看作正规军和小混混的差距。与其说这是一种个性,不如说这是一种倒退,一场粗鄙驱逐深度的战争。
变脸的“小丑”
还记得前些年春晚,大家热议最多的竟是如何破解刘谦在春晚上的魔术,其中又以谁破解得最快,讲的最详尽受到的热捧最多。
我们的好奇心促使我们去关注那些闻所未闻、有悖常理的东西。比如最近持续发酵的“罗尔卖文救女”就引发了空前的热议。事件的最后是微信官方宣布所有通过微信端得到的赞赏原路退回打赏人而告一段落。作为全程目睹但并未参与其中的人,我想说的是:是我们的容错机制太宽泛以至于没有办法制约这些“小丑”们吗?还是这些会变脸的小丑太可恶,总是能抓住人性的弱点予以痛击呢?从扶人被讹的彭宇到被宿舍好友下毒致死的黄洋,这些表面看起来人畜无害的人,为何屡屡做出让人匪夷所思的举动?
写在最后
也许这三者都不是社会上最讨人厌的三种人,但却是涌现得越来越多的三种人。数百年前的思想启蒙,我们的先辈们大都拒绝做一个被社会淘汰的傻子;如今,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拒绝被人性中恶的一面所吞噬,如何才能让自己一直做个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