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个小朋友聊天,他告诉我前几天他外婆去世了。我突然间就傻掉了,那些节哀顺变,不要太难过之类的话我一个字也说不出。我知道他从小和外婆生活在一起,父母在外地拼命工作,拼命到过年都不回家,他就这样在外婆身边待了12年。
后来父母的事业终于有了起色,把他和外婆一起接了过去,一家子可算是团圆了,而他对外婆的感情依然是最深的,按他的话来讲:那么冷的冬天,穷的都买不起煤的时候,外婆依然会每天早上用捡废品的钱给他买个热气腾腾的烧饼。他曾对我说:他之所以这么努力这么用功,就是为了能以后好好孝顺外婆。但现在,还没等到他大学毕业,外婆就已经不在了。
他淡淡地说:“你都不知道每年在国外我有多担心外婆会突然走掉,每到寒暑假我都急匆匆地往家赶,我真的好害怕她突然就走了,而现在外婆真的走了,我以为我会难过的不能自已,可却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外婆终于走了,以后不用再每天都担惊受怕了。”
他一脸冷静地说着,而我一脸的愕然,我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站起来走到他身边,抱住他。
原本默然的他眼泪像决了堤的水涌了出来,恐惧有时真的很可怕,它会将我们的正常情感吞噬,对死亡的恐惧似乎从未有人教过我们该如何克服,以致于都感受不到亲人离开的伤痛。
从来都没有人教我们如何面对死亡,随着我们年岁渐长,我们的亲人逐渐老去,对死亡的恐惧却是寸步不离地跟着我们。它是我们内心的一个痛点,因为痛,我们从不想去面对它。
很久以前,我也和那个小朋友一样,对死亡存着深深的恐惧。
第一次遇见死亡是我6岁的时候。姥爷离开了人世,当时院子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圈,屋里铺着稻草,我妈和阿姨们穿着素色的布衣坐在稻草上一张张地把纸钱往火盆里放,我妈抬起头看到了我,跟我说:“妈妈以后就再也没爸爸了。”话没说完,我妈就已经泪流满面了。一旁的二姨对我妈说:“不要这样和小孩讲了。”
于是,我接下来的整整一星期里都生活在死亡的恐惧中,我担心爸妈、外婆、爷爷、奶奶、邻居、老师、同学,我担心着所能担心的每一个人,我害怕他们突然死掉了,一度恐惧到浑身发冷。虽然这份恐惧没多久便消散了,而那份恐惧的感觉却留在了我心底。
后来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上大学,和开头的那个小朋友一样,我疯狂地担心着我的爷爷奶奶和外婆。我真的不知道没了他们我该怎么办,我在梦里常常梦到他们离开了人世,然后从梦中哭醒,我甚至一度怀疑他们已经去世,爸妈为了我的学业不让我知晓。这种感觉严重的影响到了我的大学生活。
好不容易熬到学校放假,迅速回家。揣着忐忑的心看到他们一个个依然健康地活着,总算舒了一口气。在家和外婆闲聊时,从大学的校园生活一直谈到了生死,她说:“现在身体越来越不如从前了,问你一件事,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我突然走了你要怎么办?”我只是尴尬地笑笑。
外婆继续说:“你现在在外面上学离我们远,你要有所准备,生老病死是件极正常的事情,人这辈子就这样,到岁数了该发生的就会发生。你得有个心理准备,不要那么伤心,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或许是外婆的这一番话,又或许是她说这番话时那释然的表情,关于外婆给我的问题我认真地做了思考:在他们去世后,我会因悲伤而痛哭一场,我会留一件他们的遗物在身旁,我会去扫墓,为他们摆上花,我会做一些事来纪念他们,我会怀念他们在的那些日子……
自此之后我再也没有因害怕他们的突然离去而忧心忡忡。原来我一直担心一直害怕的是面对死亡时我完全不知道要做什么,我对抗不了自然的力量,却又死死地抓着不肯放手,伴随而来的痛苦、绝望折磨着我也折磨着那个小朋友。
《奇葩说》里有期在谈生死,马东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马东说他的父亲去世三年后的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他父亲对他说:“很高兴跟你做了一世父子,有缘再聚。”马东说他不相信真的是父亲来跟他讲了这一番话,那是他对自己说的,他开始放下了。
死亡一直都是我们的忌讳,我们从来都是能躲就躲,而它像一条重情重义的狗紧紧追在我们身后。我们为了躲藏而慌不择路,忧心忡忡,直到死亡真正来临前,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去正视它,直面它,拥抱它。我们生而为人,死就已经作为印记镶嵌在了我们的人生中。死亡从来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因为逃避而产生的恐惧。
当我们学会去正视、去接纳死亡的到来,我们才能从中获得救赎与解放,才能学会正确的面对死亡。不谈论死,就不会真正懂得生。当我坦然面对了自己和每一个我爱的人,终将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的事实,我发现从心中升起的不再全然是恐惧,更多的是对当下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