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文
1
记得小的时候,我弟弟是经常挨打的。
每次妈妈打完都会大声呵斥:“憋着,不许哭!”这时我就会在旁边替他争辩:“你打了他,他很痛,为什么不允许他哭?你们大人打了人,还不允许小孩子哭,一点都不讲道理!”
可是妈妈根本不理我!
打的最厉害的一次是因为弟弟读初中的时候逃学,妈妈把他吊在了梁上,用三角带抽。三角带是车轮子外胎橡胶做的,打的时候响声不是很大,被打的人却差点皮开肉绽。
那天晚上外面下着暴雨,雷电交加,妈妈打完把他放下来,怒吼着让他滚出去!
他头也没回,打开门就出去了。然后一声不吭的躺在了门口外地板上一动不动,任雨水冲刷自己。
他在外面地板上足足躺了十分钟,妈妈听着窗外的雷鸣,还有时不时闪在窗户上的电光,她怕了,赶紧跑出去,死命的拉他起来。
自从那时,我就有个疑问,为什么家长打了小孩,又不给小孩哭呢?
2
直到我自己有了孩子,我还在思考这个问题。
在孩子5岁之前,我没有打过他。但是孩子的爸爸偶尔打过几次。
一次是他两岁,正是对这个世界充满无限好奇,到处施展他探索欲望的时候。我刚配了一副新眼镜,我好不容易下定狠心花了一千多块,结果当天下班回到家,小家伙一把抓下来,不到2秒的时间,把眼镜腿给掰断了。我当时也很生气,可是我知道他就是好奇,他爸爸气不过,于是打了他。
这次打他,也就是在屁股拍了几下。可能因为当时他爸爸比较凶,所以他到现在还记得那次挨打,但是他没有哭。事后我耐心跟他解释了他爸爸为什么要打他。
可是奶奶每次遇到跟孩子讲什么事,孩子不听的时候,就会拿“你再不听话,你爸爸就打你了”来吓唬孩子。我跟孩子奶奶说不要拿这个来吓唬孩子,可是没有用,老人偶尔还是会使用这招,因为这招很好用。
关于打孩子的事情,朋友问我:“你不打孩子,就不怕你们家里没有人收拾的住你孩子吗?”
“收拾的住”、“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孩子就得打,不打不长记性”,这是大部分家长的观念。
关于挨打的事情,我和周围朋友的孩子聊天,问他们:“你们挨过打吗?”他们都说挨过。
我接着问:“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挨打吗?”
“有的时候知道,有的时候不知道。有次我爸好像和我妈吵架了,我又没做错什么事情,莫名其妙把我打了一通。”
“还有一次,我爸喝醉了酒,我在吃饼干,他也打了我,说是不能吃饼干,可我上次吃的时候,他又没说不给吃,他还和我一起吃呢。”
有个小男孩激动的跟我说:“我知道我为什么挨打,我妈妈说是因为我不听话。”
我问他:“那你妈妈有跟你说,是什么事情你不听话吗?”
这个小男孩低下头说:“她没有说”。我摸着他的头,跟他说:“妈妈一天说好多话,是不是你也不知道到底是没有听哪句话,对不对?”
他开心的笑了,是啊,我也不知道是哪句。
3
关于要不要打孩子,我的观点是:在孩子还不能理解为什么挨打之前最好不要打。不然打了也是白打,他根本不能理解为什么挨打。如果非要打,那也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同时清晰明了的告诉孩子为什么挨打,是具体因为什么事情。
在孩子能理解为什么挨打之后,可以选择打孩子,但是要和他讲明为什么要打他。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家长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了,切不可因为自己的情绪需要发泄,就拿孩子出气。打完孩子,自己的情绪宣泄完了,听到孩子的哭声,还觉得挺烦,不允许孩子哭。
其实关于到底能不能打孩子的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论,也不是这次我们讨论的重点,所以今天先不谈。我们讨论的是,打完孩子,你允许孩子哭吗?
我家孩子第二次挨打是在5岁之后,因为他在家里墙壁乱画,家里客厅电视背景墙、沙发背景墙,几乎被他画完了。关于在家里乱画的事情,我是允许的,我允许他随意画,可是他爸爸就是不允许,我说服不了他爸爸,两个人观点不一致。他因为这件事情挨了打。挨打之后,他就在那大声哭。
我走过去,抱抱他,跟他说:“你哭吧,这件事情我知道你很委屈,因为妈妈允许你画,可是爸爸不允许。爸爸刚才已经明确警告你了不允许你在墙上乱画,你听到了警告,还是继续画。”
最后,我抱着他,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宝贝,爸爸因为这件事情,选择打了你,但是并不代表他不爱你,只是他选择了这种方式作为你做错这件事情的惩罚方式。无论你做错什么事情,我们都爱你,我们不会因为你做错事情,就不爱你了。”
孩子哭的时候,什么点去安慰他也是特别重要的。一般孩子在哭的前几分钟,是他在宣泄自己的情绪,所以最好不要去安慰和打扰他,让他尽情地把情绪释放出来。然后等他哭的差不多,情绪也释放的差不多的时候,这时家长就可以过去安慰他,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家长也可以再次清晰告诉他,为什么打他,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挨打。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抱抱孩子。有的时候什么都不用说,一个拥抱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仔仔小朋友这次挨打之后,有次他和小伙伴聊天。小伙伴说道,他被妈妈打了。仔仔小朋友稍带兴奋的告诉小伙伴:“我也被我爸爸打了,他打的是我屁股,因为我在家里墙壁乱画,他才打我的。”
其实在仔仔小朋友5岁的时候,我和他有过一次正式谈话,“你已经5岁了,有些道理也可以明白了,到了可以挨打的年龄了,所以我现在可以打你了。但是我会先提出警告,如果警告了2次,你还是不停止的话,我就会选择打你。”
其实通过我和我家仔仔小朋友兄弟似的交流聊天,我发现有时候温柔反倒更有力量,但是温柔的前提是不违反原则。特别是男孩子,有时候你大吼了几遍,他跟没听见一样,这跟男孩子身体大脑发育有很大关系。
如果我大吼他,他就会跟我说:“妈妈,你这么凶,我不听你的,你温柔点我就听。”
于是我就语气温柔下来,看着他,对他说:“你可以收拾你的玩具了吗?”
他愉快地收拾玩具去了。
4
熟悉我家孩子的应该都知道,他挺爱哭的。遇到什么委屈了,或者被误解了,他都会哭,但是一般哭的时间都不长,也很少因为无理取闹而哭。
有一次,他在家看动画片,是他很喜欢的一部动画片,然后下去玩的时间到了,动画片还没结束。我们每天晚上8-9点都会下去和他的小伙伴玩,去晚了小伙伴就回家了,他就没有伴玩了。
我问他:“要下去玩吗?”
他回答:“要下去。”
我告知他,时间准备到了,我在门口等你。
小家伙依依不舍的走到门口,眼睛又盯着电视,问我:“我看完这个动画片再下去,是不是他们都回家了?”
我说:“是的。”
他又看了下电视,依依不舍地跟我说:“可是我很想看完这部动画片。”
“要不今晚就不下去玩了?”
“不行,我要下去玩!”
我一边换鞋子,一边跟他说:“那只能自己决定了,选择下去玩,还是看动画片。”
然后他突然就哭了,哭的很大声。我也有点莫名其妙,我问他:“我让你自己做决定,怎么突然哭了。”
他一直持续大声哭了几分钟,问他为什么哭,他也不说,就是一直哭。哭的隔壁邻居都探出头来,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孩子一直哭。
后面我想了想,他应该是既想看动画片,又想下去玩,可是选择看动画片了,就不能和小伙伴玩,选择和小伙伴玩了,动画片就看不了了。
他应该是第一次意识到两个事情不能同时做,他必须要做出选择,但是他又很纠结,不知道怎么选, 于是就把自己纠结哭了。
5
这件事情,对于大人来说可能很容易解决,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也许真的就是他成长过程中第一次遇到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他不知道怎么办了,就只能选择哭。
我猜出来他为什么哭的时候,就试着引导他如何认知和释放自己的情绪。走过去抱着他,轻声问他:“你是不是很想看这部动画片,又很想下去玩,可是又不懂怎么选?”
他哭着点点头。
“这确实是一件让人为难的事情呢,如果是妈妈小的时候,也觉得很纠结,不懂怎么选呢。你现在还没办法做出选择的话,那就再哭会儿吧”。
如果孩子因为一些我们看来很小的事情哭的时候,千万不要嘲笑他,“这点事有什么好哭的。”
于是他继续趴在我怀里哭。
大概过了几分钟,我观察他已经哭的差不多了,就问他:“现在好了吗?可以做出选择了吗?”
他忍着哭,点点头,我选择下去玩。
于是我就带着他下去和小伙伴玩。玩耍结束,回家的路上,我问他:“宝贝,今晚你是不是和小伙伴玩的很开心?下次知道怎么选了吗?”
这次之后,他再也没有为类似的事情纠结过了,他已经知道如何做出选择了。他可以选择下去玩, 也可以选择看动画片,但是要接受自己选择的结果。
6
关于他哭的事情,孩子的姑姑每次都会跟他说类似“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子汉流血不流泪”、“不要因为一些小事情就哭”的话。
我想这也和很多家长一样,女孩子爱哭点很正常,男孩子就不能那么爱哭。男孩子爱哭就是没出息,以后长大承受挫折能力那么差咋办,怎么长成男子汉?
好像整个社会都不允许,小的时候男孩,长大之后男人,哭。
其实哭,只是我们的一种情绪表达方式,就像开心了会笑一样,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哭和抗挫折能力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我们要允许孩子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当然如果孩子是利用哭来无理取闹,就要另当别论了。
现在社会压力很大,特别是男人,学会合理释放自己的情绪也是一样必需的技能。很多时候,我们笑着笑着好像忘记了悲伤。其实是情绪在心里集结久了,我们变得好像也不会哭了。
我们长大了,才告诉我们要学会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可是我们再也不能像个孩子一样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了。
很多家长打孩子的时候都是带着自己的情绪,有的时候情绪一失控,很容易酿成悲剧。
我们打完孩子了,听到孩子的哭声还会特别烦躁。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跟我们内在小孩有关。通俗来讲,可能就是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父母也是这么对待我们的,所以我们一看到孩子哭,就想起了自己小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就被激发出来了。
但是就是很奇怪,按道理我们想起了自己小的时候挨了打不给哭,受了委屈不给哭,应该会更加理解我们的孩子啊。
可是事实却并非这样,我们却无比讨厌自己的孩子哭。
德国心理学家卡萝拉·舒斯特认为,孩子的哭闹会让父母处于一种特别状态,让许多家长怀疑他们为人父母的能力,所以父母会对孩子的哭泣紧张、排斥、反感。
还有就是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不允许我们哭,我们的内在小孩没有得到满足,情绪没有得到释放,所以我们的孩子一哭,我们就回到了内在小孩状态。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的歌词写道,在我年少的时候,身边的人说不可以流泪,人在日日夜夜撑著面具睡,我心力交瘁,明明流泪的时候,却忘了眼睛怎样去流泪。
我们打了孩子,还不允许孩子哭,你呵斥住了孩子,他不哭了,但是情绪背后真正的根源并没有得到解决。
孩子停止了哭,很多时候,是被家长恐吓住了。他不好的情绪并没有得到释放,相反,他内心的恐惧还多了几分,他害怕他一哭爸爸妈妈就烦躁发怒,他害怕他一哭爸爸妈妈就不要他了。
如果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真的遇到不开心的事情,都无法自己选择用“哭”来表达,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可能会变得谨小慎微、畏首畏尾,慢慢地他就成为了一个缺乏自信、心理压抑、更无法体谅别人情绪的孩子。
我们不要等孩子长大了, 又反过来责备孩子,怎么不体谅别人?只有认知自己的情绪,合理释放自己的情绪,才能体谅别人的情绪。
你看有些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哭的时候,就过去问他:“你为什么哭啊?”然后还会安慰小朋友。
而有些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哭的时候,就一脸嫌弃,就知道哭,有什么好哭的?
所以,你打了孩子,允许孩子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