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领导者》(5/500)
作者:沃伦·本尼斯,伯特·纳努斯。阅读时间:2016年12月29-2017年1月15
领导学大师们的院长
先来了解一下作者沃伦·本尼斯,出生于1925年,1943年参军二战并在19岁就有机会成为领导者——步兵中尉,因作战英勇成为欧洲战区最年轻的军官。沃伦本尼斯不能算作纯粹的理论派,而是实打实的管理和领导力的实践派,他后来率领团队拯救面临破产的辛辛那提大学,这种实践才是他作为一个真正的优秀的管理者最值得称赞的地方。这让我想起了王阳明为什么能够也被作为圣人追捧,其实他不仅是一个思想家,还是一个实战家,带兵打仗,把所思所想都用在实践中,这种才具备借鉴意义,才能够做到“实事求是”。
在管理学界,如果你第一个想到的是彼得德鲁克,那你第二个必须想到的就应该是沃伦本尼斯。德鲁克把管理学带上了一个独立学科,而本尼斯却是把领导力确立为受人尊敬的学术领域的教授(来自金融时报)。本尼斯特别爱读莎士比亚,每次读都会有很多收获,在《皆大欢喜》中把人生分为七个阶段,而因此本尼斯联想到也可以把领导者的境界分为相应的七个阶段。这部分内容有相关的书籍介绍,我在此不赘述。本尼斯是为特别能写的作家,写了30本专注,超过1500篇文章。这个数字还是着实让我惊讶的。其中,最有名气的四本书《领导者》、《成为领导者》、《七个天才团队的故事》和《经营梦想》。最畅销的是前两本,所以我下一本书已经在开始阅读《成为领导者》。再下一本是《依然惊奇》,是老爷子的自传。我一般先读作者的书,然后再读他们的自传,来研究一下作者创作的背景和过程。
如何阅读此书
说实话,这本书不知道是翻译者功力太深,还是作者就是这么的文学化,翻译的很有深度,所以导致很多语句我理解上还是有些困难的。特别是我这个理科生的逻辑思维受到了挑战,有些段落和例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文字直面理解上是矛盾的,看起来有点吃力。不过经过思考之后,基本都理解了。
其实,读这本书,在我读到50多页的时候,突然感觉到读这本书应该如何去读。和普通的读书方法有点不同,就是不能用最简单的读过程和结果的方式去看此书。此书作者是采访了90位领导者,其中60位是成功的CEO,另外30位是公共服务领域的杰出领导者。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类似报告文学,是一系列的采访结果的整理和总结,作者非常善于做这样的实验,比如之前我看过的也是本尼斯老爷子写的《极客与怪杰》,也是这种方式。所以,我们应该用看报告的方式看这本书,除了要关注作者的总结之外,还要关注书内的关于这些成功领导者的采访内容,我们自己可以进行重新的理解和加工,这是比价有意思的地方。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在这本书中,内容很多,我却只想拿出两点来总结,应该也是本书最重要的两点,分别是“领导”和“管理”的区别,以及领导者的四大共同的主题策略。作者应该是第一个明确把“领导”和“管理”进行却别的人,有一句总结性的区别对比就是“管理者是把事情做对的人,领导者是做对的事的人”。“管理”意味着带动、实现、负责、指挥;而“领导”是“影响、指引方向、过程、行动、提出意见”。所以我的理解就是管理重在执行,而领导重在引领改变。不过本尼斯的原话是“领导意味着有效的愿景和决断,管理意味着熟练的日常业务运营”。我通过阅读本书,整理了具体的五个方面来体现出管理者和领导者之间的区别。
1. 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追求不同。管理者是在“运作”组织,并把他们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利润多寡上。但是领导者却不同,虽然也会关注当前业绩,但是他们认为头等大事是建设组织并保证它的长期生存和成功。领导者是一个组织表达愿景、指引成功之路、团结众人创造更美好未来的重要有力武器。领导者首要职责是扮演好组织未来的托管人和建筑师,从根本上保证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成功。
2. 管理是面对“确定性”及假设,而领导是面对“不确定性”。其实现在很多的大学和MBA教授的都是管理的知识,所以作者说管理教育主要依循僵化机械和看似理性的理论,培养出来的是一群“熟练技能的工人”而不是领导者。现实世界远比管理教育中直来直去的线性思维要复杂的多,问题设定本身就常常存在问题,但是管理上假设的目标明确,选择是已知的,方法和后果是确定的,信息完备的...这些都非常有危险的误导性。
3. 管理是合约的交换,而领导是授权和自尊。管理其实就是一些列合约的交换,就是通过完成工作来获取报酬,所以管理更多的是要求下属服从,如何保证下属服从,就主要靠的是各种严厉的奖罚制度。而领导与授权并行,鼓励的是一种自尊文化。领导者会作为一个催化剂,能够保持想法和自身行为的协调一致,能够承担更大的风险。
4. 管理讲的是维持性学习,而领导者要保证的是创新性学习。维持性学习是指获得已有的固定不变的观点、方法和规则,并用于处理已知的、重复出现的情景,它能够提升我们解答特定问题的能力。而创新性学习是能够带来变革、更新、重组以及问题重构,创新性学习难度更大,因为它着眼于使组织做好在新环境中运作的准备,这种学习需要预测未来会出现而当前又尚未出现的情形。
5. 管理专注分工,而领导专注愿景。优秀的管理者需要利用组织的人机料法环的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来保证工作的及时高效完成,满足计划进度,满足质量要求。但是领导者把专注力集中在愿景上,从而把组织的情绪和精神资源、价值观、工作的热情以及雄心壮志利用起来,让追随者得到自尊和满足感。让每个人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有价值,有意义。积极主动的去投入工作。
领导者的四大策略主题
策略一:通过愿景唤起专注
共同的愿景是一个组织有效性的一个标尺,它可以帮助个人识别出哪些事物是有利于组织的,哪些是不利于组织的,又有哪些事情是值得做的。愿景可以塑造、指导并协调人们的行为。这点说明一个公司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要做到这点真的不容易。特别是很多眼下的小机会,你愿不愿意拿住?就看是不是符合你企业的愿景了。这就像罗辑思维之前买过月饼什么的,但是有了知识服务这个愿景之后,他们就把袋子口收了。知道放弃什么,比明白想要什么更重要。
策略二:通过沟通赋予意义
作者把企业也比喻成一个小社会,于是他提出了社会结构设计和管理的方式。人类吧不同的事物赋予了不同的重要性,并将它组织成网来维系自己,社会结构就是指这些意义之网。换句话说,社会结构为其成员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了生活背景(意义)和位置全情投入的对象。接着作者阐述了当代社会的最著名的三种社会结构分别是平权式组织、个人式组织和规范式组织。区别这些社会组织的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要素:组织起源、运作模式、工作性质、信息决策、影响范围、行业地位等。平权式适合于创造技术研发型企业,要激发每个人最大的创造力;个人式有点像个人英雄主义,主要是创始人的魅力和强大的影响力;规范化组织书中举得例子是GM公司的规范化过程。如果从人际关系来分别阐释,他们应该是团体华、个人化和结构化,如果按照力求达到的目标分别为一致同意、自我实现和符合要求。
策略三:通过准确定位赢得信任
信任度高低是领导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信任求不得、买不来,只能去赢得。组织定位是指一个组织在大环境中设计、确立以及维系一个小生态的过程。人类与其他生物体有三大不同:复杂度、时间性和选择力,这些也是组织在进行定位时所要关注的。领导力智慧的四大策略:随机应变、改变内部环境、改变外部环境和在内外部环境间建立新的联系。
策略四:自我成长
领导者都是终身学习者。几乎所有的领导者都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学习是领导者必要的能量与高涨热情的来源,通过学习,能维持一种不断产出新知识、新想法和新挑战的态势。这一点我自己感触很深,我就是在不断学习中感悟到很多新的想法。领导者在组织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集体自我管理。领导者“新竞争力”的五大技能:承认并分享不确定性、坦然接受失误、未雨绸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具有自知之明。要打造学习型组织,并且是创造性组织。没有正确的领导,组织学习是没有重点的,会失去活力,力量,凝聚力和方向。
关于领导力的概念,据统计有850多个,但是我很喜欢本尼斯的一个比喻“在某种程度上,领导力就像美,很难定义它,但当你看到它时,你就知道那是美。”说的太好了。关于领导力在未来的发展的想法,本尼斯在《领导力》初版之后的12年进行修订时,总结了六条,作为最后分享给大家:
1. 领导力与品格有关,成为领导者的过程恰似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的过程;
2. 要保持组织的竞争力,领导者必须创造出可以产生智力资本的社交构架,这个构架要做到专注、灵活、快速和友好;
3. 实现目标、达成愿景的决心与激情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4. 建立并维持信任的能力是领导力的核心要素;
5. 真正的领导者通过自己的乐观(有时候是毫无根据的乐观),神奇的感染周围的员工,把他们吸引到自己的愿景中来;
6. 领导者更崇尚取得成功的行为,这是一种把愿景和目标转变成现实的能力,真正的领导者身体力行。
写到这做个简单结尾,未来社会变化迅速,领导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和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