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诗经——遵大路

诗经——风——郑风——遵大路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不寁好也!

掺(shǎn):执,拉住,抓住。

袪(qū):衣袖,袖口。

无我恶“恶(wù)”意为“讨厌”。

寁(zǎn):去。即丢弃、忘记的意思。一说迅速。故:故人,故旧,旧情。

无我魗(chǒu):不要以我为丑。魗,同“丑”。

好(hào):情好。

沿着大路跟你走,双手拽住你衣袖。千万不要嫌弃我,别忘故情把我丢。

沿着大路跟你走,紧紧握住你的手。千万别嫌我貌丑,别忘情好把我丢。

诗分两章,重章叠句,两章仅三字不同,表达同样的意思,只是第二章更加深情。

关于本诗的释意,网上有很多版本,看的我是云里雾里,还是老办法,先解诗的字面意思。

遵大路,是指遵从大道的意思,那么为什么不直接用遵大道来解释呢?有两层意思。第一,诗经中对诗的命名一般是直接以诗的首字或首句命名。其二,诗歌的受众是谁?本诗的受众为普通民众,可能没有那么高的智慧去理解道的含义,而他们却可以明白大路与岐路之分,这里的遵大路指的是走正路,人间正道的意思,故,路近于道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掺,是指抓着。执,也是抓着的意思,那么为什么用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呢?解释说,掺是紧抓着,表示动作,想更加接近的意思。执是不放手,表示时间的意思,两个字联系在一起就是长时间紧紧的抓着,表示一种心态,或者说是态度。


祛,袖口。

恶,厌恶,讨厌。

寁,这个字值得一说,有一种直白的解释是丢弃,放弃,舍弃的意思。另一种说法是速,但,不是速度,是不请自来的意思,与不速之客的速字解释相同,请记住这个意思,对于后边理解本诗的“经”史部分很有用。

那么这句的意思就是,遵循着大道的方向,我紧紧的抓着你的衣袖不肯放手。你千万不要厌恶我,从而抛弃我。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不寁好也:

本章与上一章其本相同,由祛改成了手,由恶改成了魗,由故改成了好。那么分别解释一下这三个字,那么本章的意思就明确了。

手,直译为手。

魗,也是弃的意思,这里并没有将其解为丑。是因为不能表现出离别之意,《毛传》说:“魗,弃也。”这种注释方式,意味着没有把“魗”当作“醜(丑)”的“古今字”。“魗”字“从鬼”,意味着“人鬼不同”;“寿声”之“寿”,是“俦(音愁)”之省,“俦”是“同类”之义,因此,“寿声”意味着“非同类”。

全章意思就是说遵循着大道的方面,我紧紧的抓着你的手不肯放开,你千万不要离开我,从而抛弃我。

如果直译本诗的话,很明显的就能理解成这样的场景:

在一个秋日,在大道上,一位女子拉着一位男子的衣服,好言好语地恳求对方不要离开她,情真意切。可是男子不为所动,径直离去,无情地只留下一个背景给满脸泪水的女子。这可能是一对情侣,可能是一对夫妇。而男子离开可能是抛弃,也可能是因公远行。不一而足,因为诗中没有明确意思,所以可以有无限的遐想空间。

而诗序的解释就更加接近大道理,总是将国事置于家事之上,也是诗序对于诗三百之所以称之为经的根源的追溯。诗序说:《遵大路》,思君子也。庄公失道,君子去之,国人思望焉。什么意思呢?上一篇羔羊说的是庄公不思君子,而使郑国朝堂之上无君子。这一篇接着说明君子去了哪里。君子离了朝堂,而走入百姓中意,所以才有了这样一幕场景,百姓们思慕的君子如今出现在他们中间,于是纷纷上前,说明对君子的喜爱,与王室弃君子形成对比。说明君与民背道而驰,不能相依也。那么为什么会担心君子离去呢?因为君子应有洁身自好的风度,不与小人同谋,所以百姓担心君子误认为自己是小人,而疏远自己,所以才有无我恶兮,无我魗兮之语。还记得寁字的解释吗,说明君子是不请自来的,给百姓以惊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