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智慧。在平常的简单交往中,有的人说话处事让别人感到如沐春风,而有的人却会让人敬而远之,不愿继续相谈相处。中国是礼仪之邦,汉语是最好的交际工具。本来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好好的进行交流,达到彼此满意的效果。可是在很多场合,因为不恰当的话语,又会引起他人的误会。中国语言博大精深,说了几十年的话,却会在一些场合丑态百出,让人不快;学了几十年的礼仪,又往往在一些小事细节上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得罪了人,费力不讨好。弄去弄来,觉得都不敢说话了。可是,作为一个社会人,不说话又哪里能行?于是,只能在说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反省,然后继续说着该说或者不该说的话。
对于性格极端型人来说,他对自己喜欢的人喜欢得掏心掏肺,恨不得割肉给人家吃也不够。在朋友面前两肋插刀,仗义执言,哪个烂兄烂弟要是遇到困难了,他一定第一个站出来,舍命也要帮助。相反,如果他觉得不对胃,不喜欢的人,除了看不顺眼,很多时候还会言语相击,唇枪舌剑,弄得难堪。这样的人,在他的眼里,非黑即白,简单得不会转弯。有时遇到好人,一拍即合,相见恨晚。要是遇到有点心机的主,吃亏上当的一定是这种直来直去的人。对于优柔寡断的人来说,他做什么事都得左思右想,考虑再三才会下结论。时间要是允许,这种三思而后行的性格倒是很好,不会误事。要是遇到一些很急迫就要拿出决断的事来说,他这种优柔寡断的性格就不利于做事了。
有的人脾气暴躁,眼里容不得沙子,控制欲特强,一个好好的场域经常被他搅浑。开口说话时,前几分钟都还会受情绪控制,规规矩矩说话,说着说着就来劲了,硬要提高嗓门,指桑骂槐倾泄一通他才满意。就像不胜酒力的我,因一时心血来潮,受到周围环境气氛的影响,多喝了几杯,就在餐桌上现场直播一样的令人讨厌,让人作呕。有的人气场太弱,说话时声音太低感染力不够,半天说不完一句话、交代不清楚一件事情,让听的人疲倦劳累,说话的场域也不令人喜欢。
生活中会说话的人还是太多了,他们往往能左右逢源,见人说人话,遇到领导是一套遇到平民又一套。检查工作是一套接受检查又一套,以至于你不知道哪个时候的他才是真正的他。会说话是本事,会说话的人在社会上吃得开,在朋友场上逗人喜欢,为人处事一套一套。其实,会说话也要讲究一定的度,要让人觉得真实舒服才好,不然时间长了也让人看清你的面目,不愿再和你往来。很多年前我们交了一个朋友,这朋友能说会道,每次见面聚会,他侃侃而谈的言语实在令人舒服,我们都很喜欢和他在一起聊天吃饭。一次一个朋友请几个客人吃饭,邀他作陪。他又开始发挥他能说会道的处事特长了。客人到齐,开始点菜,主人请客人点菜,客人们都推说着,他一个人就报完了整桌菜的菜名,没给主人留点余地。除了点菜,他还一会要求拿这样酒拿那样饮料的。这也到没什么,请客嘛,客人高兴就好。可是轮到他请客时,他就不再大手大脚的了,不说点什么好菜,所上菜品数量少得不够吃他也不再添加。
说起来觉得小气,然而交朋结友也是礼尚往来,吃人三餐还人一席的道理大家都懂。要么你别参与,参与了就要学习一些为人处事的规矩。生活中有一种人为人处事很自律,他觉得怕吃亏,就不会参加一些不必要的朋友聚会,不欠别人人情,这样的人值得敬佩。没有谁规定你一定要与外界进行一些与工作无关的聚会,这样的聚会无聊得浪费时间,大城市里几乎没有,不愿浪费时间的人不会。然而,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跟沙地里的萝卜一样随便。别人一喊聚会他就去,哪个喊他他都在场,就是不会回请,我们把这类人的做法叫“吃呵屁”。这样的人平时说话好听得很 ,初次见面你就觉得他很健谈很懂礼仪很会处事,只是一谈到钱,他就非常谨慎,不会轻易有回请之类的口误出现。所以,会说话是本事,会处事更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