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西汉篇⑨.独尊儒术

  前141年 汉景帝在未央宫驾崩 十六岁的刘彻登基为帝 并首创年号“建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 开始了长达五十四年的皇帝生涯 他是汉朝在位最久的皇帝 也是汉朝活的最久的皇帝

  十六岁的刘彻可谓少年天子 意气风发的准备大干一场

  西汉初年 采取黄老之学做为治理国家的主体思想 这是顺应时势的 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使民生凋敝的社会得到了迅速恢复 但到了汉武帝时代 汉帝国的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鼎盛的状态 另外距离西汉立国已经六十余年了 国家的土地资源日渐向上层社会倾斜 地主豪强对土地的兼并日趋严重 阶级矛盾日益凸显出来 因此需要加强君主权力 才能巩固统治 所以这时的黄老之学显然已经不适用了 而儒家所提倡的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君使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 克己复礼等思想都是有利于维护君权 加强统治的 所以汉武帝开始重用儒生 但这个时候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还活着 窦太后是黄老之学的忠实信仰者 因此刘彻想大力推崇儒学还得等几年 建元六年 窦太后薨逝 刘彻也开始了全面推行儒学治国

  前134年 武帝召集全国贤良文学之士到长安进行策问 其中有一个叫董仲舒的儒者向武帝上书《天人三策》主要内容就是天人感应 君主能感应上天的意志 传达上天的旨意 君权神授 君主是上天委派到人间的统治者 是光明正大不容质疑的上天之子 还有就是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建立太学 以儒家五经做为教材(原为六经 其中的《乐》到汉代已经亡佚了 据说是毁于焚书坑儒 就算是这样 秦宫中应该还有孤本 但后来项羽火烧咸阳宫三个月 也什么都不剩了 而亡佚的真实原因是什么还有待考证) 统一政治思想 使天下文人都学儒学 都忠君爱国 董仲舒还根据《春秋》中的一句话:“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提出大一统是天经地义的事 诸侯就不该拥有土地 普天之下的土地都应该是皇帝一个人的 自此大一统的思想开始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 哪怕之后天下分裂了 也终究会回归到大一统的状态 董仲舒的这些想法全部都说到武帝心坎上了 于是武帝全部采纳 从这开始儒家思想就做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长达两千余年

  前127年 主父偃根据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思想和文帝时贾谊写的《治安策》上书武帝 建议武帝颁布推恩令 具体内容是诸侯王薨了 庶子和嫡长子同样享有继承王国土地的权利 嫡长子继承王位 庶子封为列侯 从一个王国中分出若干个侯国 如果没有儿子 那就可以将土地收回中央了 这样就能大大削弱诸侯国的力量 加强中央集权 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 同年颁布推恩令 至此诸侯国的问题算是彻底解决了

  前122年 汉武帝到雍县祭祀上帝(这里的上帝是汉代的六天上帝 分别有昊天上帝加东西南北中五方上帝六位上帝)祭祀结束后还不忘去打打猎 结果猎到了一头独角兽 大臣们都没见过 主管祭祀的官员对武帝说:“陛下恭敬地举行郊祀,上帝回报陛下的祭祀,赐予一独角兽,大概是麒麟啊!”大臣们马上附和说这是天降祥瑞 应该改年号来纪念这件事 于是定年号为“元狩”(赵翼《廿二史札记》认为“元狩”是第一个年号 之前年号是追加的 但主流说法的第一个年号还是“建元”)元是开始的意思 狩是狩猎到麒麟的意思 这里的狩还有征伐的意思 当时正值汉朝对匈奴大规模反击战争 取这个年号也是为了图个吉利

  董仲舒的儒学已经不同于春秋孔子的儒学了 董仲舒的儒学是融合了儒家 道家 阴阳家和法家思想的新儒学 也就是外儒内法 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 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的同时也沦为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政治工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