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史之1937年(三):忻口战役

不过,虽然中国军队在平型关取得了胜利,但是第二战区的抗日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日寇在经历平型关失利之后,恼羞成怒,组织日寇在灵丘,朔县大肆屠杀平民泄愤,更是狂妄地号称“一个月拿下山西,三个月灭亡中国”,调集7万大军进攻山西,目标直指山西的战略要地,忻口,忻口师太原的屏障,守住忻口就能守住太原,守住太原就能守住山西,守住山西就能守住华北,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保卫忻口的军队由阎锡山坐镇总司令,卫立煌,朱德,黄绍竑担任副总指挥,但实际的指挥权,在卫立煌手中,卫立煌作为总指挥,虽然名义上领导八路军,但是对于八路军内部的事情,从来不横加干预,尽量减少摩擦,甚至为了八路军与共产党之间能够精诚团结,不惜亲自飞到延安面见毛泽东,种种举动,影响了卫立煌在蒋介石心中的形象,但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蒋介石也无话可说。

在军队部署方面,卫立煌调集了6个集团军,共计31个师,总兵力28万余人,而前来进犯忻口的日寇有三个师团,总兵力7万余人,配备大炮350门,150辆战车,以及300架飞机,由坂垣征四郎统一指挥,在平型关吃瘪的坂垣急切地需要在忻口树立自己在日本国内的威信,因此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忻口!

中方军队因为派系太多,人数太多,待到10月1日,中方主力还未完成集结,而日寇却已经出发,直奔忻口的咽喉之地原平,形势一度十分危急,关键时刻,卫立煌将死守原平的任务则是交给了心腹爱将,晋绥军第66师196旅,旅长姜玉贞,当时姜玉贞的母亲和妻子刚刚离世,完全可以以奔丧的理由不去前线,但是姜玉贞仍然带着196旅的五千多名热血男儿毅然决然地踏入战场,10月1日姜玉贞临行前,阎锡山亲自给姜玉贞打电话,并且给姜玉贞下了死命令,“虽剩一兵一卒,也得在平原死守七天!”

姜玉贞临行前,率领全旅五千多将士在指挥部门前大喊“死守原平七日”!连喊三遍以壮士气,并且下令,谁敢逃跑,就地枪毙,绝不留情,姜玉贞深知,以区区五千人,阻挡七万日寇于一座没有多少防御工事的小县城7天,无异于天方夜谭,因此,姜玉贞没有死守原平,而是主动出击,在原平又向前推进20公里修筑防御工事,战事一起,姜玉贞且战且退,在保证自己实力的同时,尽量阻止日寇前进的步伐,日寇在距离原平几个小时的路程,硬生生被姜玉贞拖了两天,而姜玉贞的主力仍在,10月3日,姜玉贞率部进入原平县城,决心死守。

日寇很快兵临原平城下,并将其团团围住,又有飞机,又有大炮,人数也多的日军很快就对平原县城发动一轮又一轮的强攻,战事非常焦灼,姜玉贞为了激励士气,不顾被狙杀的危险,身着黄呢子大衣站在城墙上,与士兵一起战斗,两日激战,196旅死伤大半,姜玉贞爱兵如子,为了能使受伤的士兵及时得到医治,遂让医护兵送伤兵出城,不过姜玉贞太高估了日寇的人性,伤兵和医护兵很快就被日军包围,伤兵被日寇当场枪杀,而女性医护兵更惨,在被日寇轮番侵犯致死之后,又拿刀划开肚子,掏出脏器,姜玉贞得知消息之后,痛哭流涕,不顾纪律,将所有的日本俘虏就地枪决!

第七日,原平城墙的东北口被打开一个缺口,战事陷入更加艰苦的巷战,姜玉贞成功完成死守原平7天的任务,在他带领部下撤退之时,突然又接到“再守三天”的命令,姜玉贞果断放弃突围,与杀红眼的196旅战士又与日寇巷战三天三夜,待到第10日,姜玉贞当时带出来的五千多名战士,只剩下了二百多人,其余全部牺牲,无一苟活,而姜玉贞旅长,则是在撤退的途中,被日军炮弹炸伤了腿,被追赶上前的日寇用刺刀刺死,并将姜玉贞旅长的头颅割下带走,以表其怨恨,196旅在原平阻挡日寇整整十日,打乱了日寇的计划,11日,日军又在周围村庄肆意屠杀平民,以示报复。

原平失守,忻口已经完全暴露在日寇的直接攻击之下,忻口不是一个地方,而是在五台山和云中山之间的一块平原,也是太原的最后一道屏障,13日,日寇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之下,攻击忻口的中央阵地南怀化,镇守南怀化的是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主力是第54师,师长刘家琪,南怀化阵地是一处数十米高的小山丘,在一天之内,几乎被炮弹夷为平地,南怀化阵地两日之内,13次易手,主力师刘家琪部更是一日之内损失千人,南怀化虽然落入敌手,不过左右两个阵地被拿下,10月15日,第二战区司令部为进一步扩大战果,直接调第21师约5个旅在郝梦龄的指挥之下,向日军占领的阵地发动反攻,郝梦龄亲临前线指挥,并以“站在哪里,死在哪里”为口号,表明绝不后退之心,16日凌晨2点,反攻正式打响,战事极为惨烈,一个团只剩下一百余人,有的连只剩下了两人,郝梦龄军长,刘家琪师长,郑延珍旅长都已阵亡,郝梦龄也是抗日第一位牺牲的军长。

忻口战役中,中央军在正面战场顶住了敌军火力,而装备较差的八路军则是在日寇的后方不断袭扰,贺龙的第120师,先后收复了宁武,广陵,而刘伯承的第129师则是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炸毁飞机二十多架,正是国共两党在前后战场的不断配合,忻口战役的主战场一直到10月底,日军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但是,在十月底的副战场娘子关出了问题。

娘子关位于晋东地区,一旦失手,忻口的国军就面临被两面包抄的危险,当时主战场烽火先起,阎锡山抽调了娘子关多支部队前往忻口增援,导致娘子关兵少将寡,镇守娘子关的,只有西北军冯钦哉的两个师,中央军二流部队曾万钟的两个师,以及赵寿山的一个师,亦没有预备队,这五个师也就赵寿山的38军17师算是精锐,其他四支部队武器装备都比较落后,总指挥师第二战区副司令黄绍竑,这五个师依据天险,呈一字型撒在娘子关的各处关隘,一旦一个地方被捅破,就有全线崩盘的危险,这是黄绍竑指挥犯得第一个错误。

一万多日军首先进攻的是娘子关的犄角,雪花山,这两座山峰相互依托呼应,雪花山守住了,娘子关的压力变会减轻大半,镇守雪花山的是赵寿山的部队,不料赵寿山麾下的102团团长张世俊贪功心切,在守住两天之后,违令下山偷袭日军,导致雪花山被反偷袭,赵寿山闻之大怒,马上将赵世俊法办,并率领部队强攻雪花山,很显然日军不会轻易放弃到手的阵地,他们占据地势之险,居高临下死战不退,赵寿山全师11000多人,阵亡9000余人,全师几近覆没,仍是无法收复雪花山。

随后娘子关战事接连不利,10月13日,日军鲤登大队强攻旧关,旧关乃是娘子关的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就是这么重要的地方,黄绍竑却将其设计成两军接壤之处,守备最为薄弱,这是黄绍竑在忻口战役犯得第二个,也是最致命的错误,不愧于后人评论忻口战场——卫立煌北面死顶,黄绍竑东边漏风。

日军强攻旧关之时,国军仓促迎战,战事十分惨烈,日军鉴于旧关地势之险,调动飞机对山头进行狂轰滥炸,整个旧关地动山摇,一片火海,随后日寇大举攻关,冯钦哉在旧关仅抵抗一上午,一个师一万两千多人就剩下四千多,下午遂率残部撤出旧关,旧关失守,此时阎锡山也感觉副战场战事不利,遂命令曾万钟的两个师回攻旧关,同时调孙连仲的27师,唐淮渊的12师35旅前来支援,不料日军增兵甚速,一旦得手,绝不肯轻易交出。

中日在旧关血战7日,始终无法夺取旧关,曾万钟的部队本来战斗力就不强,面对火力十足的日军,一战打到解放前,全师营以下军官阵亡27人,全师13000多人,仅剩下3000多伤兵,其惨状让曾万钟站在前沿阵地嚎啕大哭,阎锡山见旧关无法收复,只能再调汤恩伯进攻日军侧翼,但已然无事于补,10月26日,娘子关失守,阎锡山做最后一搏,命川军41军孙震,八路军129师刘伯承前往堵截,可惜为时已晚,11月1日,寿阳城沦陷,日军已直逼太原,再守忻口已无意义,11月2日,卫立煌下令全军撤出忻口阵地,转战保卫太原,为期近一个月的忻口战役以遗憾落幕。

在镇守忻口的部队撤退之后,太原城已经无险可守,11月4日,阎锡山率部撤走,5日,周恩来撤回延安,此时保卫太原的是傅作义,傅作义手上只有两个旅,万余人,而且大部分都是训练不足的新兵,面对数万装备火力均优于自己的日寇,守住太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日军先是用飞机洒下大量传单,叫嚣投降,随后又派出多批特务,悄悄潜入城中制造混乱,军备傅作义一一压制,日寇见此法不行,于11月6日强攻太原。

守城的代价就是伤亡,首日,傅作义的军队就只剩下了两千余人,但是傅作义仍然是死战不撤,日军散播谣言,称傅作义自己早跑了,军心动摇,直至11月8日,太原的戒严总司令曾延毅从太原逃跑了,军心彻底无法修复,9日,傅作义只能撤回,太原沦陷。

整个忻口战役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也是抗战初期,在华北战场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纵贯忻口战役,中方投入了28万的部队,阵亡了十万多将士,战斗最为激烈之时,一个小时就能消失一个团的番号,不过击毙两万多日寇,伤敌亦有两万多人,这足以鼓舞中国人的士气,纵贯这次战役,纵然有中国军队武器落后,编制不全等弱点,但是更多的还是暴露出指挥不当,以及国内依旧存在的派系问题,在蒋介石还没有达成坚定抗日的信念之前,阎锡山的晋绥军一直是蒋介石的心腹大患,因此趁着日寇南侵的机会,蒋介石以晋绥军为主体,其他地方军为次要,与日本精锐进行对抗,后来发现事态严重之时,蒋介石再派自己的中央军队,已经晚了。

至此之后,由国民党领导的中央军,再也没有在华北领导大战的能力,作战的主要方向是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先后开辟了9月冀中抗日根据地,11月晋察冀军区,12月冀南抗日根据地,而日军因为在忻口会战的巨大消耗,长时间都无法继续南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