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女孩》一书说:
女孩的生存空间正在变得更加复杂和危机重重,她们的现在和将来注定要比我们的更丰富也更艰难。
为人父母,我们习惯用规矩和束缚,将女儿往乖巧听话的方向教育,总以为这样的女孩会受人喜欢,一生顺遂。
可乖乖女就像一只温顺的绵羊,遇到坏人坏事,很容易任人宰割,毫无抵抗力。
无数事实和悲剧告诉我们:
家有女儿,宁可教她一身刺,不可教她绵如羊。
唯有如此,才能为女儿披上强大的铠甲。
她们才能在成长路上越挫越勇,在风雨路上护自己一世周全。
01
野一点,打破“女孩样”的束缚
亲子教育家李小萌曾分享过一个经历。
有一次她带着女儿去朋友家做客,5岁的女儿却趁她不注意,偷偷爬到了一棵大树最高处。
那是她第一次见女儿爬树,当时的她,脊背发凉,腿软心颤,生怕女儿掉下来。
但她却没有大呼小叫强调爬树的风险,也没有强行让女儿下来,而是捂着眼睛,揪着心,放手让女儿去自由探索。
在她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可以让女儿在爬上爬下的过程中,感受身体的控制能力以及安全意识。
是啊,谁说女孩就一定要安静文雅,做个淑女呢?
允许女孩“野”一点,“粗犷”一点,让她去疯、去闯、去探索,才是锻炼女孩最直接的方式。
家有女儿,不要娇养,而是要野养。
身体不“娇气”,女孩才能走得更长远;内心不“娇气”,女孩才能把人生活得热气腾腾。
一位爸爸这样分享:
“我不反对女儿穿公主裙,但我更希望她能多尝试赤脚奔跑、草地打滚、玩泥巴、跳水坑、和伙伴放开了撒欢。
一个磕伤碰伤,转眼就能爬起继续疯玩的女孩,抗挫力一定不会差。
一个敢抓虫子,敢爬树,什么都想尝试的女孩,胆量一定不会差。”
02
狠一点,拥有“不好惹”的气质
主持人涂磊在女儿还小的时候,就和她做了这么一个实验。
他拿出核桃仁让女儿拍,女儿三两下就拍碎了。
他又拿出核桃壳让女儿拍,女儿拒绝了:
“核桃的壳是硬的,拍起来会疼。”
涂磊趁机教育女儿:
“所以呀,如果你是核桃仁,你就任人欺负,但如果你是核桃壳,并且能够反过来,那你就不会受人欺负,因为你懂得勇敢还击。”
是的,为人父母,我们要让女儿有不欺负人的教养,更要有不被欺负的气场。
就像带刺玫瑰,既活得漂亮,又活得不好惹。
作家三毛曾写过一段出国留学的经历。
出门前,父母再三叮嘱她:
“待人处事要有中国人的教养,凡事忍让,吃亏就是占便宜。
万一跟人有了争执,退一步海阔天空。”
三毛都记在心里,她谦恭有礼,温和对待每个人,经常抢着做事。
然而,温顺却让三毛变成了室友的女佣,铺床、擦桌子、洗地板、清理废纸,全都变成了她的任务。
三毛忍了又忍,默默承包下所有的杂事,心情却越来越郁闷。
直到一天,室友们喝了酒,在她的床上耍酒疯,彻底惹怒了她。
她抓起扫把向室友疯狂挥扫,室友准备打她,她反手就是一巴掌,抬腿又是一脚......
自此,没人敢再欺负三毛,甚至都主动向她示好。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当别人感知到你是一个不好惹的人时,你反而容易得到尊重,也容易收获好的关系。”
女孩子可以善良,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锋芒。
毕竟,一个人的恶意,往往只会宣泄在一只兔子身上,而不会对着一头狮子。
所以,父母要尽早告诉女儿:
当自己的权益被侵犯时,要敢于发声,声音大起来,语气硬起来,气势才能上来。
遇到过分的人和事时,要敢于反击,释放自己的攻击性,态度强起来,坏人才不敢造次。
03
硬一点,敢于坚持自己的主见
心理学上有一个羊群效应:
羊群中,只要有一只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身边可能有狼和不远处有更好的草。
乖巧顺从的女孩,就像这群羊,没有自己的思考,只会随波逐流。
她们小时候听父母的,长大后听朋友的,听老公的。
讨好了别人,却牺牲了自己。
我们可以对这样对孩子说:“做我的女儿,不必乖,但要积极,要有独立思考、勇敢尝试的能力。”
养女儿,有主见比听话重要10000倍。
有句话说得好:思想决定行为,主见决定方向。
平日里,父母要鼓励女儿有自己的想法,给她们说“不”的权利,放手让她自己去选择,去承担后果。
一个女孩,心中有光芒,才能无所畏惧,思想有力量,才能披荆斩棘。
敢想敢做的女孩,人生有千万种可能。
04
韧一点,铸造一颗强大的内心
有句话说得好:听话只能带来暂时的好运,强大的内心才是终身铠甲。
养女儿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培养她强大的内心。
培养女孩骨子里的坚韧和执着,让她充满拼劲,既不轻易认输,也不随便放弃。
可生活里,很多父母却总是不忍让软糯的女儿吃苦受累。
结果,小时候没有经历风吹雨打,长大后一点风雨就能将她们压垮。
有句话说得好:
我们摔了很多次跤,发现膝盖变硬了;
流了很多次眼泪,于是眼睛变亮了;
伤了很多次心,然后心胸变大了。
为人父母,不要舍不得女儿吃苦,舍不得女儿受伤。
那些挥洒过的汗水和血泪,都是在帮助女儿锤炼内心,磨炼意志。
只有练就一对坚硬的翅膀,女孩才能不惧风雨,不惧挫折,飞得高飞得远。
05
史蒂夫·比达尔夫在《养育女孩》中提到:
“女孩拥有天生的内在力量,她们和男孩一样渴望探索。
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社会可能会在有意无意中,束缚这种力量和好奇心。”
家有女儿,我们都希望免她惊,免她苦,免她四下流离,免她无枝可依。
但我们能陪伴女儿的路程不过十几载,往后的日子,她终将一个人独行。
所以,让女儿自由野蛮地成长,强硬自己的性格,锻造强大的内心,才是给她最好的礼物。
一个“带刺”的女孩,才有能力穿越眼前的苟且,也有底气到达向往的诗和远方。
以上是今天美嫺亲子阅读复盘日志。
我是吴美嫺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亲子教育指导规划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规划师。
我在贵州贵阳感谢您的阅读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