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懂点硬科技!今天我们聊聊医疗器械研发中的风险管理。
#概念
以下是风险管理相关的一些概念,在进行风险管理活动之前需要我们了解。
-器械生命周期:在器械生命周期中,从最开始的概念到器械停止使用和处置的所有阶段;
-预期用途:指制造商规定的器械预期要实现的临床效果,如照明用、图像传输等;
-安全有效:安全指无不可接受的风险,有效指能实现预期用途;
-器械验证:指通过提供客观证据,用以表明器械可以满足相关要求(如产品规范和法规要求等);
-可合理预见的误使用:由容易预测的行为引起的非制造商规定的器械使用;
-风险管理:指一系列活动,为了管理方针、程序或政策应用于风险分析、评价和控制活动;
-风险分析: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识别器械可能的危险情况;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出来的危险情况,从发生概率和严重度两个维度判断;
-风险评价:对已评估的危险情况,用风险可接受准则去判断该风险是否可接受;
-风险控制: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采取控制措施以降低或维持在规定的水平;
-剩余风险: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后,还可能存在的风险(如风险控制措施引起的或影响的其他风险);
-收益-危害分析:对于不可接受的或无有效控制措施的风险,应进行受益-危害分析。
理解了以上这些基本概念,我们继续往下看。
#风险管理应用
知道了以上的基本概念,那我们再从项目研发周期的维度来看风险管理是如何应用的,医疗器械的研发周期一般分为:策划与输入、设计定型、设计验证、设计确认、试产量产、上市销售六个主要的阶段,以下为每个阶段要做的风险管理活动及交付物。
-策划与输入:该阶段需要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管理活动如何开展,以及相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另外,需要做初步的危害分析,判断与器械相关的危险源;
-设计定型:产品功性能基本确认,需要根据危害分析和风险管理计划编写风险管理报告
-设计验证: 判断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必要时提出变更请求;
-设计确认: 判断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必要时提出变更请求;
-设计转移:此阶段,产品开始试量产,需要制定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从工程的角度考虑整体风险,如供应链、生产及检验、运输物流和终端使用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上市及维护:收集和记录用户反馈,必要时提出变更请求。
以下是风险管理活动的交付物,可以看到,风险管理活动贯穿了整个器械生命周期。
#风险管理实施
以上,我们知道了每个阶段与风险相关的活动及需要的输出物,那风险管理应该如何去实施?相关的活动又由谁去完成?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的活动,需要在多个阶段更新迭代,各职能可以从自己的专业方面去参与风险的分析与评价,以下为风险管理的流程。
包括的过程有: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综合剩余风险评价、风险管理评审和生产及生产后活动六个过程。
#案例分析
风险分析、控制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