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午后股市长虹,很多标的涨停,我持有的就有好几个。尤其是中概股涨停后仍然上涨动力十足,我当然对昨天的两次买入感到幸运,但我说几句泼冷水的话。
我认为今天市场太乐观了,中概股肯定有价值,但是认为这样就到底了,恐怕过于乐观了。连续大跌我也连续买入,但是今天这种戛然而止后就能涨上去,过去是很少出现的,这次概率也不大。
大奇迹日从来不是一个特定的时刻,而是一个时间段。人的心不是一下跌就绝望的,而是不断地绝望,无数的绝望最后形成了一个绝望时间段,这段时间会不断反复出来新的绝望,每一个希望出来都会被新的绝望打倒。当大家都绝望的时候,希望才会真正诞生,诞生的那一刻大多数人不过认为是新的绝望而已。
今天是大奇迹日吗?
我倾向于认为并不是。当然这是概率判断,事实上投资方面的判断大多都是概率判断。
我一直认为对于稍微懂一些投资的职场人来说,定投指数是最好的投资方法,不但有强制储蓄的功能,而且可以获得比较低成本比较高的收益,当然不会暴富,但是这种富裕来自日积月累的积淀,似乎也有别样的香甜。
昨天睡得很好,那本《强人治国:普京传》快看完了,另外看完一本纸质书《学习敏锐度》,后者特别有价值。
投资股市真正的问题是花费了巨量时间就能够获得投资真谛吗?
投资是估值和情绪以及运气的综合。
即使一个人能够估值的非常清晰,也需要情绪的控制能力,很多人是因为拿不住而亏钱的。
即使一个人估值掌握好了,情绪也能够控制好,但是运气不佳也没用,投资了一个标的就是不涨,甚至三年不涨,这种概率也是有的,更别说还有连续几年的大熊市,啥股票都跌的时候也不是罕见的。
因此普通人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放在高高兴兴生活中,而不是股市中。
你好好工作就是能够把工作做好,你高兴一天就是对身体好,但是你全身心投入股市研究照样可能一无所获,甚至一天不高兴都是可能的。
普通人真正应该做的就是定投指数或者可转债摊大饼或者定投优质股权。
其中定投指数是最省心最有收获的方式。
每月可能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用在投资上,其他时间都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哪怕看看小说或者电影也是好的。
工作和生活中更容易实现复利积累。
第一,每天花费半小时来专注做一件有长期价值的事。例如学习一个技能,培养一个爱好,读几页书,在这段时间里只做一件事,只专注这一件事,完成、掌控、复盘。
例如我就喜欢读书,一方面给我娱乐享受,一方面给我扩大视野提高认知的可能,我基本上每天可以看一本书,少了也可以看半本书。
经常有人质疑我说看书怎么那么快,是不是微信读书倍速了什么的,这都不用搭理,我傻啊,浪费这时间,有这时间为啥不看一部电影呢?
这些人的心思当然是可以理解的:我做不到的事别人怎么可能做到?
其实自己做不到的事有些人就是可以做到,像芒格这样的人可以做到每天看六七本书,一周读20本书,有些人看到还不得气死?实际上的原因可能是芒格非常专注,每天早早起来就读书,等上饭的时候也在读书,而且很多书内容是重合的,读多了的人自然知道这一点。
我解释这么多对这些人毫无用处,因为没有经历过这些的人根本不会知道,只会觉得这是在炫耀。
不过,可以想一想芒格这样的人有必要炫耀吗?
第二,每天为自己的生活找点有意义的变化,不要让自己的每一天只是在重复。重复做没有营养和新鲜感的事情,大脑就会渐渐倾向于遗忘。因此要每天都找点和昨天不一样的事去做,可以是多做一次冥想,下班多走一段路,对学习过的东西做一次复盘。总之,每天都要创造一点有意义的新变化,不限时间、地点、形式,只要是以前没做过或往常不太会做的新鲜事就可以。
更重要的是记得记下来这些记录,过段时间拿出来看一看,这会让积极的心态也产生复利。
第三,每天做一次小复盘,每周做一次大复盘。
记录太重要了,如果不及时记录自己的时间花销,基本上很快就忘记了,而且会让人失去对当下的观察,活在当下也就成了一句空谈。
昨天到现在我看了一本半书,写了很多文字,上了七节课和一节晚自习,正是在晚自习课上看完了一本纸质书,最近网文看得少了,微信读书看得多了。
下一步计划是看完《强人治国:普京传》,这是我看过的第三本普京传,我一直认为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就是发言也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要做充分的研究。
新开了一本纸质书《双重冲击》,看了几页,准备看完写书评。
另外还准备看一部电影,下载到电脑里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