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关于李少加关于“第一性原理”的简介,发现可以将前几天看的电影《大佛普拉斯》和Papanek的书《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中的一些观念串联起来,遂写此文。
一、什么是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被Elon musk极力推崇,该概念在哲学和物理学都存在,指的是某领域最为底层和基本的一个或几个假设,其他所有的概念和推论都由“第一性原理”演绎发展而来。举个栗子:数学中的定理都是由公理推导而出,比如欧几里得几何中的定理都由最基本的五条公理推出,这几条公里有“过任意两点可作一直线”、“所有直角都相等”、“所有线段都可延长为直线”等。在此,这五条公理就是我们追寻的“第一性原理”。再举个栗子:当卡尔本茨发明汽车的时候,不是想着找一匹跑得更快的马,而是让车厢的移动速度更快,所以才发明了第一辆汽车,在此“内燃机的牵引力比马更强”就是第一性原理。通过第一性原理,人们往往可以达到创新的目的,因此它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二、我们为何设计
Victor Papanek在《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中犀利地批判了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设计界乱象,以及人类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这是一本宣言书式的作品,其“让设计师具备更多社会责任感”的号召在今日充斥着效率和金钱至上理念的社会中更发人深省,这让我联想到《大佛普拉斯》中Kevin的那句“工商社会,时间宝贵”——这句话既具有讽刺意味,也真实到可怕。《大佛》可能是我几年来看过最好的华语电影,导演细致描绘的台湾底层人民生活让人感到无奈,但随后又激起我作为设计师的责任感,我不禁自问——设计师究竟能否改变世界?如果能,又如何改变?
三、请为真实世界而设计
当今社会所言“设计”离真实越来越远。以手机为例:不知从何时开始,“追求形式”、“为情怀设计”、“为精英人士设计”这些标签被贴到手机上,手机的定价也节节升高,为了升级到最新的手机,消费者往往需要花费上一部手机两倍甚至三倍的价格。若仅以手机本身的功能来说,这些新的手机是否有革命性的突破?手机依然还是那个即时通讯工具,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者更难负担起这些新手机了。因此,以第一性原理来观看这一趋势,结论是悲观的:当今大部分工业设计并未为真实世界做出更多贡献,也没有为弱势群体更多考虑,按照帕帕奈克的观点,大部分的手机只是“成人的玩具”罢了,离真实的设计还差得很远。
再看建筑设计,以扎哈、弗兰克·盖里为首的建筑师们,不停地玩弄着建筑的形式,而在功能上没有太多突破,不停地为资本服务,建造了一个个造型梦幻的混凝土(钢铁)雕塑。作为艺术品来说,这些建筑具备较高价值,然而建筑始终是工业产品,如果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衡量,这些造价昂贵的艺术品实在乏善可陈。与之相反,亚洲建筑师们的作品让人更加信服:不论是坂茂对受灾群众做出的杰出贡献,还是王澍用废旧材料对建筑立面的重构,都让建筑设计这一概念具备更多元的价值,人文关怀不是嘴上说说罢了,要身体力行。
四、总结
由于《Vison in motion》还在阅读中,关于帕帕奈克对其理论“老旧”的评判,恐怕要等到初读后才能客观评价;另外,本书中关于在设计中“跨学科合作”、“去专业化”等,是大设计中的常见理念,有空也想深入探讨。
作为一个设计师,怎样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中生存和工作,我还没有完全想好。但是,首先要做的事情一定是充分地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然后用自己的力量或多或少做些什么。
相关链接:
https://36kr.com/p/5101397 第一性原理 by 李少加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9912141/ 为真实世界而设计 by Victor Papanek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7059130/ 大佛普拉斯 by 黄信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