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有点好奇,问了一位平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朋友一个问题。“请问你认为说话和写作,你在哪一个时候更自如?”他回答,他犹豫了三秒,还是觉得是说话。
我问他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我已经自问了一遍。我的答案是,写作。
先来看说话,每次说话,(这里不考虑自言自语,或者说梦话)必有听众,就算没有对话,没有你来我往的语言互动,比如,你在做一个讲座,台下的人在低头玩手机,其实也免不了受听众的“引导”,于是免不了你即时的做调整,调整你的说话语气,语速,甚至主题。这里有个心理,“迎合听众”的接受度是人之本能。
而写作,有更多空间去发挥。我可以写给我自己一个人看,我也可以写给不确定的N个人看。我可以写了连自己都不看,我也可以写了存给若干年后的某一人看。三年前在上海我去了猫空概念书店,就看到很多人选择了时光明信片,把今天的文字存在未来,留给未来的ta来开启。
我更喜欢愿意把内心的话付诸文字的自己,在这样宽松的心理环境下,言不由衷的时候会少很多。我承认自己在即时互动的时候,常常口不对心,有时为了不伤人,有时为了不伤己。
昨天,有个女朋友跟我微信语音抱怨了一通,然后问我她该不该离婚,我问了一句,你打算如何离开那个每天半夜两点回家的他?她很憧憬的说,她会首先去遇见一个更好的男人,然后甩掉他。我忍了一下,没忍住,还是说出口“你遇到的也许都不如他有钱,算不算比他好?”她说,不算。“好吧,你是对的。我先忙去了。”最后这句显然是我委婉的结束语。她肯定能感受得到我回避交谈下去的意思,这样的对话如果切换到文字上,我也许会这样说“亲爱的,我知道你很委屈,你现在守住了一个给你物质安全的婚姻,却因为没有真诚的,信任的,充满亲密感的陪伴而想重新开始,我理解你。但你恐惧放弃目前这个,最后如果连安全感都没了,得不偿失。所以,你说要找到更好的然后才离开……………”也许,她看到这样的回应,会收到更多的理解与支持,而不是回避。
我常常是那个在口头上不能即时表达自己真实心意的人,这也许是我需要借助写作来补充的遗憾。虽然,有时主动把话聊死也是必要的,但我希望在朋友亲人渴望跟我交流的时候,真心需要陪伴与帮助的时候,不至于冷眼旁观,不能共情,而错失一次次的“关键时刻”。(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