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个话题之前有很多心思,我在想,我既不是有孩子的一个男士,也不是一个做青少年服务的社工,也不是幼儿园老师,也不是小学老师,或者与孩子相关的职业人士,怎么写出比较深刻的内心体验感受呢?
怀疑自己是值得的!怀疑是在筛选自己的内心的劣与痞。
孩子,是父母的宝贝,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是家庭的希望,也是一群敏感的小精灵。
一般人有视觉、触觉、听觉,同样的,精灵们也是有的。他能看到你的微笑,他能感受到你的抚摸,他能听到你讲话的温暖。他们敏感,他们担心你不喜欢他,他们好奇,他们会挑战各种规则。他们会如温顺的绵羊,有时也会顶撞你,他们在学习着慢慢的变成一个有能量的人。他们想与你交心,分享自己对世界的个人体验,他们想……十万个为什么也不能足以满足他们渴求想要了解看到的世界的需求。
他们不断的与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互动着,每天都上演着新奇的故事,新奇的内心体验。
突然有一天,他变得无理取闹。度娘说,无理取闹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wú lǐ qǔ nào,原谓蛙声只是没来由地喧闹。毫无理由地吵闹。指故意吵闹、捣乱,语出唐·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心理学说,“无理取闹”为“悔恨心里”。是一种不良的负面心理,是对自己已经作出的行为的不满、后悔组成的。应该尽快走出这一困境,对个人的人格发展和他人的关系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语言的局限,这一行为基本被顶格在狭隘的语言描述上,局限的心理定义上。这一行为开始被划在了不好的一方,不能理解的一方,也很容易被用在了攻击他人的时候,父母有时候也是会攻击孩子的。
无理取闹,阻碍了秩序,阻碍了团队一致性,阻碍了教学秩序,阻碍了父母有时候的安宁。无理取闹也成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堵墙,一个词语就成为了父母容易疏忽孩子情感的理由,也是让孩子不断的背上标签,在标签的世界里被无情的安排站队,那个队伍里没有爱,有的只是推开。
认错的心理体验感受比较复杂,一般来说,不外乎代表了甘拜下风、悔恨、低头、无尊严等,认错的心理是复杂的,所以做出认错的行为困难。向孩子认错也就很困难了。
虽然没有细心的认真研究认错的心理。但是向孩子认错,得到的是孩子对你的拥抱。对于不关心的悔恨的内心也会被孩子再次拥抱你,而得到了化解。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一个能量的消亡,也预示着另一个能量的到来。
一个尖叫的孩子,一个不经你同意玩玩具的孩子,一个影响活动进程的孩子,一个闹腾的孩子。我们都没有准备好去拥抱他,去迎接他,去爱他。我们不能识别他的开心,他的勇敢,他的积极性,他的挫败,他的能量爆棚,等等,就被狭义的我们认识的词汇定义了,划队了。多么的无辜和委屈。
尊重一个孩子,是爱他的体现。满足他被爱的需求。是把他当成一个精灵看,满足他种种的与复杂世界交融的生命的精彩散发。是尊重他独立个体的表现,满足他自我成长的需求。是解放我们内心的一个体验,与孩子的关系不在那么紧张。
认错,尊重,意味着内心的调整,意味着爱的营造,意味着自我的成长,意味着要与人的局限做拉扯,意味着……
认错和尊重,意味着你要去探索孩子各种行为背后的内心焦灼,意味着你要付出各种去满足背后需要被爱、被尊重、被接纳、被肯定、被鼓励、被温暖等的需要。
温暖一个人是这世界上作用人最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