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都知道说话是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将伴随我们的一生,所谓口乃心之门,语为心之境。
而以前的我是不怎么懂这些话的,认为自己说话不要带刺扎伤对方,清晰平稳沟通即可。在步入职场的这几年里,随着见识的增长,渐渐也读了基本关于沟通方面的书籍。见得多了,听的也多了,就深刻的认识到语言真是一门需要修行的艺术。
不管祸从口出,还是妙语连珠让人愉悦的沟通,都离不开口的表达。
暗自想想自己身边的这些人的沟通方式,出口皆是指责、评判,沟通结果确实令人堪忧。说到底还是不懂得说话的艺术,尤其如何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意愿需求。
你看我妈妈,她性子比较急,直来直去,好听的话是绝对不会说的,有时候就事论事的话就能跟我爸吵起来。
有一次家里没有煤气了,在做饭的时候才发现。我妈妈就喊我爸打电话换煤气,或者自己去买一罐拿回来应急用。
我爸是慢性子,听见了却没吱声就回房间换衣服穿袜子准备出门,让人送来一般需要一小时了,自己开车去买就20分钟的事。
因为没及时应答,这下可不得了了。我妈妈就在厨房嘟囔开了,说我爸一天在家啥事不管,对家人生活上的事不闻不问。不知道在忙啥呢,巴拉巴拉一堆批评。
等我爸回来,还没给好脸色,我爸就回了一句,“谁不知道,你是我们家大拿啊”,我妈妈有点炸毛的说,“一家子吃喝拉撒都我管,我是你家保姆吗?”
瞬间空气突然就安静了。我爸无心争吵,尤其我跟我弟大了以后,很少出现打架的局面。小时候他们还真打过一次呢。但像我妈这话动不动说人这样的事情生活中太多了。
偶尔我回家跟我爸一起喝酒的时候,他就跟我倒豆子似得跟我说说他心里话。其实他也很不好受,但跟我妈没法好好说,一个爱炸,一个不爱说,结果就是好多年他们之间的交流都很少,哪怕现在也是。
我挺心疼他们的,都说少来夫妻老来伴,当孩子都已经长大了,剩下可以陪伴自己的只剩老伴。如果生活中沟通很难,心里该是多么憋屈啊。
妈妈的碎碎念嘴,念大了我跟弟弟,却让我爸跟她有隔阂,她自己有时候跟我唠叨这些事总说我爸不懂她,可是她又何尝放下絮叨真正去关注我爸呢?
她的这张嘴让她的晚年生活缺失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彼此只为了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聚会,真的得不偿失啊!
说说我最近的一次经历说教嘴吧,在做水果小贩的时候处理一个顾客的售后问题,橙子放了两晚有两三颗坏了,她拿着照片找到我气势汹汹的说“你们的产品不行啊,这才收到没多久就坏了,快递我收到的时候箱子被摔的已经不成样子了,还有这个快递包装也太不负责了,不在里边塞满报纸之类的,让橙子撞来撞去,不坏也要坏了。”
本来我看到图片之后就跟她赔付的,夏天嘛,果子在箱子里晃动加上物流的颠簸有些擦伤也很正常,不管公司赔不赔(因为她已经扔了包装箱)。
结果这一段对话,全是指责看的我不由得生气了,在没有确保对方知道整个事件的始末的情况下,就自顾自的一顿指责,全然摔锅架势,我很生气。
我想要冲上去讲理,全部还回去出一口气。在冷静30秒之后,我看到了她的抱怨是对果子坏了不满,她的需求是我这边能不能把包装做的在抗摔一些,她的情绪是坏坏的对购物体验不满意,但又不需要过多解释自己就能释怀,此时只需要有个人听她诉说就可以了。
在她讲完一分钟以后,我回复了物流问题,并直接赔付了坏果的钱。
你有咩有发现,我们每个人天生一张嘴就直接去说对方如何,好的坏的全是自己的评判标准之下的言辞,极少数有人能闭嘴倾听,
有的人一说话,就能看清楚他的特点,往往会被人当成挡箭牌使。
而有的人说话少,但能一语中的,能令人信服,让人愉快,常常处在被人脉包围的圈子里。
还有一种人喜怒无常,说话也是张口即来,毫不顾忌别人的感受,自己负能量爆棚,久而久之身边朋友很少,工作也没什么起色。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说,一个人的嘴,是他最好的风水,一点不假,可见会说话是多么的重要。
《人性的弱点》一书中也提到过说话的艺术,其中提到了一下几点,做一个认真倾听者,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是我们对对方一种最高的恭维。
其次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交互式沟通才能有话题可聊,才能拉近对方与你的关系,促成合作,这在心理学来说是一种最健康的沟通方式。
说话时面带微笑,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很重要。因为被重视是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需求,如果我们只想着如何得到回报,那将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快乐,也不会给任何人赞美和认同。
相反,如果我们承认对方的重要性,并由衷的表达出来,永远尊重别人,就会获得对方的友谊。
究其根本,嘴上说的话都是我们阅历见识的反射,多读书吧,让自己的内心丰盈起来。
学会好好说话,这将是一生最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