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5


(1)投放危险物质罪。


        该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要求行为危害公共安全。危害“公共”安全,是指危害多数人或不特定人的安全。如果危害的对象范围随时会扩大,则属于危害公共安全。


        本题中,甲将毒药投放于乙家米袋,危害的对象范围非常确定,仅限于乙家三人,不会危害公共安全,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甲是为了杀死特定人,所以构成故意杀人罪。


        (2)抢劫罪。


        抢劫罪的行为对象包括有形财物和财产性利益(债权)。例如,甲乙将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收费员强行拉出来,绑在附近车里,由甲看守,乙坐在收费亭里收取过路司机的过路费,共计5000元。甲乙对过往司机不构成诈骗罪,因为司机没有财产损失,应该交过路费。甲乙强行代为行使了收费站对司机的债权,属于抢劫财产性利益,构成抢劫罪。


        本题中,甲为了免除债务,将债权人杀死,属于抢劫财产性利益,构成抢劫罪(故意)致人死亡。


        提示:司法解释规定:被告人以暴力、胁迫手段强行夺回欠款凭证(欠条),并让债权人在被告人已写好的收条上签字,以消灭其债务的行为,符合抢劫罪的特征,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第一个行为是抢劫欠条本身,成立抢劫罪。第二个行为是逼迫写收条,强行免除债务,抢劫的是财产性利益,抢劫数额就是债权数额。虽然在民法上被害人的债权不会因此丧失,但刑法保护的是行为当时事实层面的财产性利益,不要求被害人遭受民法上终局性的财产损失。


        (3)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关系。


        本题中,甲的杀人行为同时触犯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按照正常原理,属于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论处。但是在想象竞合犯的基础上,如果有法律规定,可以转化为结果加重犯。在此刑法规定,将抢劫中的杀人行为作为抢劫罪的加重处罚结果,由此形成“抢劫罪(故意)致人死亡”这一结果加重犯。因此本题中的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关系是结果加重犯的关系。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ABC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项,因果关系解决的是实害结果的归属问题。总论中的因果关系理论主要针对的是人身犯罪中的伤亡结果。对于财产犯罪的实害...
    双髻山府正堂阅读 3,247评论 0 4
  • 第四部分◎实战论(主观十题) 第一题 [案情] 赵某欲向某慈善组织捐款,打客服电话问该组织网站上的捐款账户是否正确...
    0f275446a700阅读 11,781评论 1 0
  • 学子 CH 的法学学习笔记 提示:本文全文字数为: 7237 ,阅读时长大约为:24 分钟,请耐心阅读。 目录 [...
    学子CH阅读 9,839评论 0 2
  •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波希律法考2017年真题卷二的解析。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由于文章长度问题,这里给大家分享前25...
    Pe1za1阅读 25,299评论 0 1
  • 人们问爱因斯坦为何能在1905年提出那么多改变人类认识世界的理论,他谦虚地回答道: “并不是我很聪明,只是我和问题...
    世界和平_众生安康阅读 12,037评论 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