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会是我最好的归宿吗?

自从加入日更挑战以来,我坚持了十多天了。非但没有感觉到压力,反而写作这件事让我越来越兴奋。

我性格细腻,平时观察总结和记录能力都很强,当然也很敏感。所有事情一般都是先从自己的“感受”出发。

这一点曾经在工作中领导和同事都会经常说我“你太敏感了,人家没有那个意思”,或者“你想多了”。

这样的反应让我一度认为自己的这种个性不好,以至于常常否定自己。

想摒弃这种性格去换上一种普世的大家公认的好个性:不计较、万事大度,一切从公出发而忘私。

然而努力了多年我终究还是失败了。但是目前我发现我的个性放在写作上一点坏处都没有。


自从2018年10月回归写作以来,我渐渐找回了之前十多年写日记时那种思绪的流畅感,以及落在笔尖的行云流水般。

这种感觉也让我养成了更细腻观察生活的习惯。

平时大家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时候,我坐在一旁便会心生一个话题,基本上当天的文章就成了。

或者一低头还有抬手时脑袋里也会蹦出一个想法、一个角度然后形成几百或者上千字的文章写一写。

正因为此,我爱上了自己的这股忧愁劲儿。想着我这颗忧郁的心终于也有了可以安放的地方,那就是——文字以及写作。

                                       


自从初一被语文老师硬性要求每日一记以来,我形成了很好的写日记的习惯。上学时的所有少女心事形成了十几个本子。

这种习惯的形成(当然也许是我的性格使然)让我不怎么愿意与人打成一片。

通常公众场合别人都在三三两两地高谈阔论时,我就是落单的那一个。只坐在一旁看着他们,然后沉默,或者干脆走掉。

高中时的地理老师老张有一次还对我说“人,既要有独处的能力,也要合群”。彼时,我对这句话咀嚼了很久。


工作后的我意识到人确实是社会性动物。

尤其工作中的团队建设活动。而且我作为经常组织这种活动的人,每次参加情绪必须高涨,不管你自己的内心是否喜欢。

如果哪一次表现出事不关己或者漠不关心的状态,那么下一次的工作谈话就免不了一次问责。

然而现在我有了写作。开心的时候可以写,不开心的时候也可以写。


                                       

如果愿意,也可以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只要不迷失自我。

可以描述自己细腻的感受,可以通过文字呈现我观察到的人和事。

文字,就是我的眼睛,我的手,我的嘴和我的心。

也许我不会以写作为业,但这一定是贯穿我一生的坚持。

(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