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另类读书法
李敖的文章经常旁征博引,展现着自己惊人的知识储备。很多人问他,你是怎么做到记忆这么多知识量的呢?李敖的回答非常有意思,他说因为我“心狠手辣”。
李敖读书的时候,经常会买两本。一本用来收藏,一本用来剪。剪下来的内容,李敖会进行分门别类,然后放入特定类别的文件夹内。李敖说,他已经细化出了几千个分类。
在写文章的时候,如果涉及到某个分类的内容,李敖就会翻开自己的文件夹,找出相关内容,再加上自己的观点,一篇文章就整合成了。
有独无偶,另一位大佬的读书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华为的灵魂人物任正非也酷爱阅读,每天都会进行大量阅读 。据说就连去机场时,任正非都要拿上5本书。读书时,任正非会把重要的内容撕下来,其他的处理掉。
这两位重磅级人物的阅读方法,在常人看来都有点怪,一个喜欢剪书,一个喜欢撕书。但偏偏是他俩,一个成了文豪,一个成了儒商。
剪和撕背后,藏着什么逻辑呢?
李敖的出发点在于吃透全书,全面的整理和记忆资料,而任正非是为了留下重点,为我所用。两人有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搭建起了自己的知识图书馆,随时将这些知识调取出来使用。
对比下普通人和大咖读书的区别在哪里:
普通人读书——用书麻痹自己、迷幻自己、消磨时间,书读完了跟新的一样。读完后跟失忆一样,更别提去影响自己甚至影响别人了。大咖读书——带着目的读书,读完后能抓到自己阅读的重点。书读完后支离破粹,但是重要的知识点都保存了下来,要么撰写成文影响他人,要么制定成策略改变团队。
如何做到像大咖一样,用读过的文字帮助你实现梦想,甚至影响他人?
在这篇文章里,你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2
阅读者的迭代
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阅读高手”?不同时代,答案不同。
在手抄时代,书是一种珍贵之物。如果有人能背诵《四书五经》,唐诗宋词,那么一定被人们赞誉学富五车,且身份显赫。手抄时代 ,记忆力越好越牛。
在印刷时代,随着出版业的繁荣,书迅速在普罗大众中普及开来。这时,书中的“黄金屋”人人都唾手可得。相比起记忆力好,知识面广更能彰显一个人的才华。印刷年代,知道的越多越牛。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光知道得多,记忆力好似乎都不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更快地理解,更好地掌握,更巧妙地应用。信息时代,学得越快越牛。
原新东方名师,著名天使投资人李笑来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他的非凡学习能力有目共睹,在李笑来看来,一个聪明人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掌握足够多且清晰准确的概念。
这些概念从何而来?唯有通过日积月累的有效阅读。
比起记忆和大量阅读,学会独立思考、拥有好奇心、拥有检索能力,能让你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更有效。
掌握这三种能力,就好比要搭建起一座属于你的知识图书馆。你需要运用你的好奇心,独立思考,将现有的知识拆开揉碎,抛开书本的逻辑,按照你的思维模型重新搭建起全新的框架。
在这个由你主宰的图书馆里面,由你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主题,从信息浪潮里面抓取有关信息并进行分类、存储,以便日后可以随时将这些信息检索出来,随时使用。
这个搭建过程,其实就是搜集知识晶体的过程。“知识晶体”的概念,是古典老师在《超级个体》专栏中提出的,指一些结构性的东西,它不是一些碎片,而是一个框架、一个思维模型。
这些思维模型决定了一个人的专业程度,决定了在你的脑子里到底能不能把碎片知识利用起来。
3
搭建你的知识图书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当别人谈论到一些话题时,你感觉自己似曾了解过,但印象模糊,思路很乱,只能欲言又止;想把当时看的那本书或者文章找出来,早已经石沉大海,难以寻觅。
建立起个人图书馆后,通过搜集,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搭建你的知识图书馆,可以简化为四个流程:标记——收集——整理——建立图书馆。
标记
贴便利贴、用荧光笔标记、折页、RIA便签读书法
收集
为什么搜集——看不到就忘掉了,看不到就不会用
搜集什么——鲜活证据(违反常识的概念)、知识晶体
怎么搜集——康奈尔笔记、印象笔记、全能扫描王、花瓣
整理
文字卡片、视觉卡片(视觉比文字更容易被记住)、读书PPT
建立图书馆
根据自己的爱好建立兴趣目录,并进行详细分类
具体可以参考下李敖的分类方法。好比说按照图书馆的分类,哲学类,宗教类;宗教类再分佛教类、道教类、天主教类。李敖就分得更细了,天主教还可以细分,神父算一类。神父还可以细分,神父同性恋就是一类,神父还俗又是一类。修女同性恋是一类,修女还俗这又是一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已经不再要求我们记忆太多东西,记忆和检索等线性能力完全可以交给人工智能,人类 需要加强的能力是理解,是学会把知识进行判断和融合。
李敖对这个问题,也是持相同观点的,他说:“我不用记,我找得到就行了”。
4
图书馆使用指南
《学习的本质》一书中曾经讲到,如果我们想要真正理解某个知识,必须经历一些知识创作和传播的情景,否则很难理解该内容。
所以,我们要“无中生有”地去想办法运用我们图书馆内的各类馆藏。
使用一:写读书笔记
我们可以将图书馆内的知识整理之后,输出为读书笔记。我们不仅仅是抄书上的内容,还会有根据自己的观点作内容的输出。
使用二:读书卡片
一旦学会从书中整理素材制作读书卡片,就要坚持每天做读书卡片。读书卡片比文章好些,但是读书卡片也不容小觑。如果每天搞清楚一个概念,一年积累下来,也可以把关注的某个领域的问题解释清楚。
使用三: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彭小六在《洋葱阅读法》中,介绍了一种让不同概念产生关联的方法,他会用思维导图的八种基本形式来不断糅合,来找出不同概念之间的关联。
很赞同小六说过的一句话:“高手与新手之间的差别,不是在功夫,而是在执行上”。
阅读如此,人生亦如此。
关于作者:喜欢读书写字,也爱花式溜娃;与你分享我的成长故事、带娃趣事;以娃会友,辣妈崛起。公众号:哇哇娃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