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最后一次咨询,也是第11次咨询,意义重大,因为除了回顾过往,还提出了自我成长的核心在于情绪情感体验。
先看咨询主要三部分知识内容。
1、情绪感觉怎么样。
时态上问当时、现在感觉怎么样,这一切让你感觉如何,对别人感觉如何,怎么描述自己。本质是情绪感受。
2、情绪成长路线图。
怎么描述咨询中彼此关系,有没有依赖呢,作为心理成长过程为依赖——反抗依赖(发怒)——独立——共生。这里隐含核心是移情、感情与共情,还是情绪情感。
3、从情绪情感中学习。
还是照录原文经典说法:
“用头脑思考,用情感去体验”
“情绪是自我核心”
“只要我们情绪真正获得理解,就能有成长机会,这就是真正在实践中学习”
“ 从情绪情感中学习”。
“情商世界如何呢,我们对此了解多少呢”?一般情商要求:理解情感世界,并掌控它。高情商要求:强大自我意识,了解情感,管理情绪,控制冲动,延迟满足;辨识他人感受即共情,理解并回应对方情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情感智力是独立到共生,共生意味着成熟、接纳、求同存异、有效联结、协同合作。
可以归纳出来,无论日常交流还是心理咨询,要点在于情感情绪联结,“情绪是自我核心”。由此问句围绕感受、想法展开,由问自己到问别人,揭示情绪在心理的核心位置,而后借助情绪力量发展自我意识,由弱势依赖到强势控制再到示弱独立,最后走向共情共生。实践出真知,就是行动中体验情绪感受,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这次咨询结束谈话过程,重点强调情绪作用,其实就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去行动才会有情绪体验。
由此,可以想到自己哪些事情呢?
常见很多人自嘲理工科出身,遇事直来直去表达,这其实是逃避自我成长的借口,或者并不知道自我成长的关键不是知识而是情感体验。
我就是从这样的误区中走过来的,而且是两个方面问题或者体会都有。
曾经与人家共鸣说起人际交流,对于别人的能说会道,察言观色,不无自嘲加嘲讽的说,“咱就是不会哈,学不会”。那时候真的如此,当然现在也并不容易做到,根本在于做不到且不去做,可能关键在于情绪紧张,也就是放松不下来。
可以想象,心境处于弥漫性紧张状态的人,心理能量不足,维持当下工作生活实属不易,那里还有精力观察他人心理活动呢,即便是外在行为也难得观察思考,更谈不上猜测心理言外之意了。
这就是孔子说的“行有余力,则可学文”,有余力则学文,恰如幽默是智慧的剩余。心理能量首先应对日常事情,还有结余精力才可学习情绪管理,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幽默也是如此,情绪管理也是这个道理,不是不想学,而是无力学。
举例可以体会,上课听不懂的学生,面对老师要求只能毫无应对之法,除了紧张再无其他理性思考。
这也非常应了老百姓那句话,“心有余力不足”,当我们情绪持续紧张,也就是心理能量不足,这时候再多知识也是白费,因为情绪问题没有解决,也就没有力量理性建设。
因此情感体验是非常要紧的事情,而这些又不能坐而论道,必须在事情上磨炼,这就是我们反复说实践出真知的意思。“真正在实践中学习”就是体验情绪情感,与“心”进行联结,才有认知收获。
还是昨天路过银行事情,遇事不顺利知道不该责怪谁,可还是忍不住,这就是糟糕透顶的情绪体验,理论解释是“移情——真情——共情”第一步,应对之道是“闭上嘴体验当下感受”的行为练习。
情绪是自我的核心,负性情绪出现时候,试着闭嘴沉默冷静,默默体验情绪世界,“这就是真正在实践中学习”。期望下一次遇到此种情景,进行行为训练,无论结果如何,务必记录下来。
故事最后一章是蛤蟆与朋友们聚餐,说出各自行动计划,期间蛤蟆表现得体,在3种自我状态自由转换,控制好情绪,开始新的生活。
接触这本心理咨询书籍,从听朋友分享录音开始,又从网上反复听录音,期间还获得许多朋友支持帮助。说实在连续写了22篇听后感读后感,我自己也是足够厌烦了,想必大家也是如此,于是就此打住,结束这本蛤蟆先生的心理咨询心理路程。
最后,祝福我们大家都身心健康,觉悟人生,自我成长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