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读过很多人的理财故事,看过很多作者的理财心经,学习过很多理财方法,不过我最敬佩的理财达人还是我妈妈。
妈妈没有学习过理财,没有人指导,没有看过理财书,但是妈妈为了让一家人生活的更好,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质朴的理财观。
1. 对钱充满爱和敬意
首先,就要爱钱,对钱充满敬意。
记得小时候家里开过商店,妈妈装钱的抽屉永远整整齐齐,钱按照票面金额归类好。
每天晚上商店闭店关门后,妈妈就会一张一张的把钱抚平,然后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把钱排列好再用一个大夹子夹好。盘点一天的收入同时也是一张张抚摸过每一天辛苦换来的钞票,把面额大的钱收起来放到柜子里去,面额小的继续留下抽屉里第二天找零使用。
2. 提前预算,年末盘点,专款专用
妈妈每天晚上数钱的时候就会把面额大的钱单独收起来,我问过妈妈,妈妈说要存起来,要存钱、我的学费、家里开销等好多个种类。
爸爸妈妈在每年的除夕前夜都拿出本子来埋头苦算,合计一年的花销,计划下一年需要的花销和平均每天需要的收入。
记得每次得出当年还有余钱时,妈妈脸上的笑容和爸爸轻轻的松一口气。然后就是日常每天里,妈妈每晚数钱时看到收入大于日均所需收入时的开心和小于日均收入时轻轻的一声叹息。
小学那几年家里真的也是紧巴巴,妈妈一点一滴努力我都看在眼里,当时不太懂,现在回忆起来真是历历在目。
3. 兼职是剂良药
妈妈工作之余养过兔子,养过鸡,养过蚕,尝试过羊(貌似没成功?),卖过黄姜,编过竹帘子,考虑过还有机器织毛衣啊等各种事情的可行性。这些都是我记得的,不知道还有没有我不记得和不知道的啦。
我妈还喜欢在院子里种小菜和果树,葡萄和枣,小菜我和我妈吃不完就卖,葡萄和枣留下我要吃的,剩下的也卖。我爸经常不在家,我妈说那些小菜和水果卖出的钱还承担了我和我妈大部分生活费呢。
妈妈除了不停的在工作之余忙各种哪怕可以挣一点点收入的事情,也很善于考虑性价比和灵活性。比如我记得妈妈带一起看过那时候特别时兴的机器织毛衣。妈妈看着人家操作机器,确保自己很快明白了怎么操作机器以后,回家就开始在纸上开始算机器投入费用,自己每天能花的时间和多久织一件毛衣,最快可以把毛衣卖给哪些客户这些事情。最终,妈妈放弃了,原因是机器成本投入较大。虽然卖机器的人说半年以后可以退机器,妈妈觉得可能到时候找不到人了。而且妈妈觉得机器织的花样不够多,满足不了需求,而且织出来不如手工的蓬松柔软,可能卖不出去,而且也比手动一针一针的织快不了太多,毕竟大家都在夏天开始织毛衣等冬天穿,不赶时间的。后来真的卖机器的人找不到了,机器织毛衣的总共卖出去不到十件。
妈妈的灵活性还体现在编织竹帘这件事情上。妈妈带我一起去看的现场,很大一片空地上,每个人面前一个杆子用来编织竹帘,旁边堆着一堆竹子。因为竹帘是统一长度,编的稀疏竹子就用得少,编的紧密竹子就多,老板怕竹子被拿走它用,所有要求所有人集中在现场编织。可是妈妈还要守着店铺没法在现场,所以找到老板开始商量把竹子带回家编织。老板开始不同意,后来妈妈说自己降价,比现场少收点钱,自己搬竹子回家自己编好再送回来,自己甚至可以数每个竹帘的竹子数量,有问题可以不收钱。终于老板同意妈妈带竹子回家编,那个夏天我也成为妈妈的小帮手,一个暑假都在编竹帘。
4. 本金和收益分开
妈妈的各种兼职和零碎的赚钱机会面前,从来都是把坚持本金和收益分的非常清楚。
如果收益超过本金,立马就会把本金单独拿起来存好,然后用收益的钱进行再投资,心态更好。
而且一旦有额外收益填补,妈妈一定要把本来预算的钱收起来。
5. 节省和积少成多
妈妈是个对自己很节约的人,常年坚持一毛一毛的钱也要存。
院子里的枣树、葡萄,一点点空地都种上了小菜,吃不完就拿出来卖,特别是夏天的早上妈妈都会摘新鲜的蔬菜卖。虽然钱真的不多,妈妈坚持这样做,觉得积少成多是一定要坚持的。
按照妈妈的说法,那些小菜啊枣啊葡萄啊鸡蛋呀,除了供应妈妈和我的日常吃食以外,额外卖的钱可以供应我俩需要买的肉和我的小零食。
6. 私房钱必不可少
妈妈是喜欢攒私房钱的人。
妈妈各种兼职赚的大钱小钱的都会抽一点出来自己存着,有一次被我刚好看到,妈妈顺势告诉我,要永远存一份私房钱以备不时之需。用现在时髦的话语就是零存整取的备用金。
除了自己的钱永远会存一点,妈妈每次洗衣服都会从我爸衣兜里的钱悄悄抽一点出来,按照我爸兜里当下钱的多少来决定抽的数量。
日积月累的这种小小积累,在我记忆中有过两次重大作用。有两次急需用钱而遍寻无法的情况下,妈妈拿出了私房钱救急。我爸都震惊了,没想到日子一直很紧张的过着,我妈居然还能存出来这些私房钱。
生活就是最好的开始吧,妈妈就是那种永远闲不住,要尽力把日子过的有声有色,尘埃里也要开出花的努力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