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_“知”“识”就是力量 4

从“识”的繁体“識”的组合来看,“識”与语言是有关,“戠”是“識”的本字,后来有示分别,加偏旁“言”以强调与言语相关。“言”在《说文》的解释是:“言,直言曰言,論難曰語”;说明“识”与自信表达有关,因为懂,才直言。

“戠”这个字如何解释,在古文字学、古天文学之间一直存在争论,这在期刊和网络皆可以查到。因为在甲骨文的很多记载中,都提到“日月有戠”文字组合,故而猜测是“日食”、“月食”天文方面的记载。没有定论,是天文上目前尚不能确定天文现象和记载相对应。虽然现代科学能将过去上万年的地、日、月的轨迹计算清楚,但我相信古人并不至于将天文用于日常中吧。

所以,我更倾向于“日月有戠”的表述,是指的是阴阳中的变化,是的是后世所言的“太极”。“日月”,代表了可见和不可见的两个部分的争斗,就像兵戈一样相互碰撞发出尖锐的响声,就如同大脑中剧烈的思想斗争,我们看不见,却知道凶险所在。

在唐三藏所著的《成唯识论》中,主要阐述的世界“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识”就是“戠”,思想的战斗,战斗的结果决定了世界变化后所呈现的结果。当然,《成唯识论》并非这么简单,它是唐三藏所有学识的集大成著作,道理很深很深。有机会是需要好好读读!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说:“这个世界是由人的感受和认知所决定的”,这个感受和认知,沉淀在我们的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中,以我们的固化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投射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我们的喜怒哀乐,都和这个“识”有关。

所以,“识”是决定世界的力量,同时也是改变世界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类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人定胜天的意志,是打不死的“小强”生命。

转变“识”,是以“知”来修正,如同风中的箭矢精准地射中箭靶。“知”谐音“止”,“知”道则“止” ,“止”处可以得“正”,以“正”转“识”,识时务者为俊杰。

2023112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