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告诉我打算十一出去旅游,在选择旅游地点时,被展示的宣传画册上美轮美奂的图片吸引了,那是一个旅客兴高采烈的和一头鲸鱼在海水里共同潜水的图片, 海水蔚蓝,人和海洋生物欢乐共处,再加上图片上的活力满满的游客满脸灿烂和满足的笑容,配置在图片上的动人的宣传语“人生必去的一趟旅程”...很难不让人心生向往。
被图片的美景所吸引,朋友在当下就做了决定,要坐10个小时的飞机去非洲的这个岛国去旅游。只是,在准备的过程里她萌生了很多的焦虑,如果要去和鲸鱼拍照,是不是得先去学会潜水?那是不是在出发前需要去拿一个潜水证?如果要达到宣传图片上的美照的效果,是不是得去先采购一个好的相机?是不是需要准备一套好的潜水装备?那这个采购的过程就显得繁琐而操心了,不断的比对不同的相机款式,潜水装备的性能,费劲心思思考如何准备才能有最好的拍照效果呢?但是,在精疲力竭的看过无数商品后,她突然想到一个现实的情况:如果和那么一个庞然大物待在一起,自己在水下能笑得开心吗?会不会有生命危险呢?想到这她就觉得有些头皮发麻。另外,自己只在这个小岛上待几天,鲸鱼照也许就是几小时的拍摄,自己有必要花这么多钱,这么多经历和时间去为拍摄装备做准备吗?换句话,为了达到图片的效果,自己要付出多少的代价?这个过程中付出的辛苦又怎能达到旅游放松的目的呢?
旅游公司通过精心修饰的图片展示了一个“完美旅行的梦”,它卖的是一种“偶然的,自然的奇遇”,但是本身是一个高度非自然的,精心策划的产品。他们通过这种展示和推销(包括宣传语),也在卖一种标准,一种如果“如果你不去,不这样体验,你的人生就不完整”的标准。但是,实现这个梦的代价是什么?是焦虑和过度准备,是金钱消耗,它偷走了你本该拥有的,属于自己的,不完美的真实体验。
真正的创造者的旅行,是生成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体验,角色是“探索者”和“感受者”,允许自己有意外,有瑕疵,核心是“我感受到什么”,而不是“我拍到了像宣传图片一样的美照”。朋友的焦虑是在于她把销售员的宣传当做了一个幸福的标准,因为在做一个完美旅行的梦。但是这样就失去了她的主体性,失去了和自己真正感受的连接,因为她出去旅游的真正目的是要做一个放松的梦,不完美,很平凡但是是属于她自己的权利的梦。
这次旅行,正是从一场“标准的梦”中醒来,去亲手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现实的最佳试验场。不是去实现别人的梦,而是去发现什么能让自己真正感到放松和快乐,哪怕它微不足道,甚至无法用照片证明。
朋友最后决定,她决定放弃掉和鲸鱼合照的念想。在她给自己建造的旅游梦里:她随意的躺在海滩上,头顶一个芭蕉叶,一边悠闲的晒太阳吹海风一边吸着手里的椰子汁。想到这里,她顿时觉得轻松了很多,对这次旅行更加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