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去练车场学习驾驶。我练的是最简单的倒车操作。开始之前,我对教练的讲解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直到真正操作起来才慢慢摸索出一些门道。而同去的人却有的理解理论十分自然快速,但在实际操作中屡屡碰了钉子。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颗颗不同的星星。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模式是不尽相同的。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如今似乎已经只停留在人们的口上,而走出了人们的心里。中国教育的现状已经引起很多人的担忧。同一模式下的批量生产,使得学生是适者生存。能够符合这种模式的学生脱颖而出,与之不甚符合的则寸步难行,而与之格格不入的则是被残忍淘汰。其实很多时候,人们不是片面褒扬欧美教育,而是看到了他们相对更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这正是中国教育目前广为诟病的地方。
虽然说这有其国情下的必然性,但这并非合理。
每个孩子都是有棱有角的,有时候这个适合文学绘画摄影,那个适合电脑数学科学。有的时候这个喜欢看多些,那个喜欢听多点。正如世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孩子自有自己的特别之处。而孩子的成长其实需要一个过程。阅历的积累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而是温火炖老汤,得慢慢来的。因此孩子对于自己的天赋与短板的认识往往是在无力改变的情况后发生。孩子是天生的探险家,对任何新事情都有新鲜感和好奇心,但对真正适合自己的却不那么容易发现。
因此,社会的环境显得格外重要。社会能否包容人们的个性化,鼓励他们去尝试,去失败,去探索,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社会的人才多元化程度。其中最不可缺位的角色是家长与教育者。他们在孩子们的成长路上是灯塔般的角色,不逼迫方向,而引导前程。而我们不难发现,当今的社会似乎并不乐衷于个性化的存在。浮躁的社会下充斥的片面成功观和膨胀化的生存压力极有可能造成这些一个个的过来人对于孩子的成长的观念的扭曲。
这在大学志愿的填报中可见一斑。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我们经常看到各种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与之同根的是有的岗位挤破门,有的岗位没人干。生物学的观点提倡生物多样性,因为生物的多样会带来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繁荣。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只钟情于单一的人才的社会,最终是会付出代价的。
当然,我们不否认基础的重要性。
再多才多艺的画家,也得从画鸡蛋练起。只有把鸡蛋画好了,画家才有本事朝着自己的方向发展。个性化的教育不是中伤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事实上很大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潜力。因此,在学生的初级阶段,仍然该是广泛涉猎,打牢知识基础,培养思维能力,建立学习模式。就像赛场上的运动员,都得做好热身运动,但热身完有的跑步,有的跳远,有的游泳,有的打球,各显风骚。
我们呼吁的是给孩子们多一点空间,多一分宽容。
孩子们的身心还不成熟,社会的引导会起着很大的拉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尽力将他们引向正途。社会应该提供条件让孩子们获得扎实的基础教育,其后便将人生的选择权交回给他们手上。而在教育过程中,又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或大或小的差异性,包容各种方式的学习 只要它是合理的,符合个体的。包容少数,鼓励少数,悦纳少数,才是我们该努力的一个方向。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我说:教育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