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一个成长社群,今天满月啦!总结一下这一个月的收获与不足。
这一个月除了上小六的六节微课,又听了冥想课1节、思维导图课4节,写作课3节,幼儿作文课3节,时间管理课程四次。读书6本,简书12篇。虽然量比较多但没有针对一个课程进行深入的主题阅读,所以都是入门,没有达到,精细和熟练的程度,没有达到“准专家”的程度,精力比较分散。下一步要主题学习,主题阅读然后输出。具体分析如下:
一、经过一个月的打卡,关于阅读和写作以及知识管理时间管理的内容,一个月,计划读四本书这个计划有点儿少,一个月,自己可以读六本,写作十二篇,包括今天的总结。正好十二篇。而且写了几个主题都没有完成。但输出质量不高。下个月调整为10篇,提高质量。
二、做了一次关于思维导图的线上分享,对自己上的四节思维导图课的一次总结性的输出。为了准备这节课。自己查阅了资料,包括百度以及线上线下各种关于思维导图的课。按自己的理解,画图并讲授,使自己加深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的理解。
因为要做线下的分享,所以目的特别明确,这样输出,没有困难。所以目的性很重要|
三、拖延的习惯还有,但用结构化拖延的方式做完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事,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做完,一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也做完。但对又重要又紧急的事情,设计的不太多也没有做。
四、读书方面,其他的书都已经读完,但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精进》这一书,没有进行深入的输出与整理。对《精进》这一书,理解的不够,原准备多画几张导图,每张都画一副,结果只画了一副大的导图,重新阅读。
五、写了一堆书单都没有去买,上次买的书还没有读完,《自控力,》《乌合之众》,《乌合之众》是因为是一本翻译的书,也是关于心理学的书,觉得读起来比较费力费时。读的最快的一本书是《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因为作者是用故事讲的书,所以读起来比较通俗易懂,有代入感,想起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也是这样写法。
结论;人们还是比较愿意读故事,下一步的写东西的时候刻意练习用故事情节来把读者吸引。
六、简书勉强写完,但质量不高。第一个原因是没有特别强烈的目的,即我要写给谁看,只停留在自嗨的阶段。一篇关于计划怎么完成的简书阅读人数比较多,说明你能节约别人的时间,给别人带来价值别人才愿意继续读下去这个观点非常正确。一篇自己自己写的诗,情感比较强烈,但是读的人不太多。下一步确定写作方向。
第二个原因是。没有独立的时间集中精力就去做这件。说明时间管理自己还有待提高。
原因及结论归纳:
1、要有独立的空间,独立的思想状态。
2、不能太着急,因为不能立刻看到的好处。心里着急。
3、用语音输入的方法,自己的普通话又不太熟练,导致输入比较慢,所以写的比较慢。逐步加强。
4、开始总是兴奋度高,到了三个星期左右就开始倦怠了,明白了自己的倦怠周期是三周正好21天左右。下次要刻意留意倦怠期,有意识的提醒自己,用某种仪式来克服。
5、学的东西比较多而杂,下一次应该分主题分解目标逐一精读。
这一个月,自己对思维,导图方格笔记本,快速阅读,知识管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练字,冥想,幼儿作文等都想学习,一会儿看这本书,一会儿又看那本书,没有规划好自己的时间,也没有进行主题阅读,这导致输入的知识比较杂乱,下一步开始有针对性输入放慢输入节,并着重加强编码整理和输出。
总结:1、虽不完美但已开始,重要的是去做!
2、不去开始永远不知道你有多大潜能!
3、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立即行动!
4、自信的建立不靠想象,靠行动!
5、有用来自使用,无用来自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