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
身为时代新青年,我们应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追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为祖国复兴事业奋斗。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增强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不仅对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的“硬需要”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软需求”也日益增长,这决定了不仅要物质富裕和精神丰盈,而且还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得人民群众既实现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家家仓廪实衣食足,又实现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人人知礼节明荣辱。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因此,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才能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十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53.9万亿元增长到121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中国经济总量已达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十年来,人均GDP从6300美元上升到12741美元。
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需要建设精神家园
“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设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
二十四节气、黄河之水、中国结、迎客松、折柳寄情、雪花主题歌……展现圆融和合等中国理念的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让世界领略中华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和合共生。
我国在93个国家派驻文化和旅游机构,与157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和旅游合作协定;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建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博物馆联盟、艺术节联盟等,成员单位达539家;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亚洲影视交流合作计划等,为展示和传播文明之美打造交流互鉴平台。
这些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极大提高了我们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素养,文化丰富度。
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
现在,我国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是一条极为艰巨的道路,作为时代新青年,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在新征程上,我们要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在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康庄大道上昂首阔步走下去。”
本文引用 方杲(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