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梅钞风
谭安来到城市居住的时候,壮壮才三岁,爱人小吴在油田上班,一年四季也回不来几次。小吴不同意她到城里上班,一来老人离得远了,孩子就要她一个人照顾;二来人生地不熟,没亲没友,没人帮衬。
母亲也强烈反对,母亲腿脚本来就不好,在老家带孩子已经很辛苦了,如果再跟到城里,对没有离开过小乡村的老人来说太难了。刚到城里心疼壮壮上幼儿园没人接送,谭安软磨硬泡把母亲接了过来,用了老劲陪母亲适应新环境。
谭安找不到一楼的房子,只能租住在三楼,看着头发花白的母亲艰难的挪着步子上下楼梯,又如临大敌,惊慌失措的拉着壮壮过马路,心里也不是个滋味。直到有一天母亲拿着钥匙开别人家的门,被房主通过监控看到了,还报了警,谭安终于心软了。尽管一生要强的母亲坚决要留下来继续带壮壮,谭安也不想再拖累母亲了。谭安觉得自己好自私,送母亲离开时壮壮嚎,母亲也哭,谭安也难受,她必须一个人面对现实了。
第一周,谭安迟到三次,请假两次。幼儿园九点上班,谭安七点半就守着幼儿园门口,抱着睡迷糊的壮壮,眼巴巴的等保安大叔开门。然后把孩子放到保安大叔掉皮了的座椅上,慌慌张张去挤4路公交。等到了单位,已经九点十几了,谭安做贼心虚,绕着办公楼的正门,从后门溜到办公室。结果第二周办公室主任就请谭安喝茶了。谭安感觉自己耗尽了所有力气,才小心翼翼的给主任说了原由。主任叹息了一声:“单位也有规章制度,你要克服自己的困难,想办法找个人接送孩子吧。"离开时主任热心的告诉她,“带孩子要找个靠得住的人。"谭安就想自己在这个城市,目前连一个靠得住的人都没有啊。
下班为了早点到幼儿园接孩子,谭安一路小跑去挤车,被人骂没长眼,没素质,她也没觉得有啥,谁让自己碰着别人,踩着别人呢。等到幼儿园已经八点多了,深秋昏黄的路灯已经亮了,丝丝凉意浸透了空气。远远就看到壮壮,小小一只背着蓝色的葫芦娃小书包,抓着铁栏杆,头挤着往外瞅。谭安心里莫名的伤心,保安大叔看见谭安,忙忙跑出保安室说:“娃我给你瞅着呢,放心,太晚了,别人娃六点前就接走,娃有点急了,不在屋里呆。"谭安抱着壮壮,眼泪也止不住,壮壮伸长了小手慌乱的给她擦眼泪,小声说:“天上的月亮像香蕉了,壮壮不怕,知道妈妈会来接壮壮的。”
晚上安顿壮壮睡下,谭安打通了小吴的电话,一句话都没有说,就是哭,小吴也知道她的难处,就听着。末了,小吴说:“别疼钱,找个人接送吧。时间迟了就打车,别怕花钱。"打车终归不能长久,打了一周车,谭安受不了了,买房首付款还差一点,打车太费钱了。谭安决定学骑电动车,就不用赶公交,壮壮也能多睡一会。想想小时候摔的鼻青脸肿,也没拿下的骑车技能,三十岁却有了势在必得的勇气。
在上大学的时候,谭安就知道买旧电动车划算。在租住的楼下,有自行车棚,一对老夫妇照看着。谭安和壮壮过去,车棚里放自行车和电动车的地方挺宽敞,老夫妇住的地方却很局促,是那种工地常见的临时用的彩钢房,只有一间,一张简易的铁架子双人床已经占了大半,余下的部分摆着两张旧木桌,一张放着锅碗瓢盆,一张放着老式的大肚子电视,和纸箱,桌子底下,整齐的摆放着日用杂物,简朴而整洁。一进小房,老姨妈就热心地拉着壮壮的手,乐呵呵说:“小伙子几岁啦?"一老一少就聊了起来。等老叔提醒了一下,老姨妈才不好意思了地说:“你们年轻人时间紧,先说事啊。"谭安说明来意,老姨妈随口说:“城里骑车可要小心,车多人多。"谭安就把自己伟大的计划告诉了老姨妈,最后补充了一句自己还没学会骑自行车。老姨妈觉得她太心大了,一个不会骑自行车的女人,竟然决定骑电动车接送孩子。就絮絮叨叨的劝说起来,谭安自从母亲回老家后好长时间没和人拉家常了,就聊了起来。末了,老姨妈建议不买电动车了,她可以帮忙接送壮壮,谭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姨妈认为早上她反正睡不着,下午也没事,就当锻炼身体了。谭安觉得太好了,这样壮壮不用六点多就起床了,到点老姨妈再送。谭安当即表示要付报酬,结果老姨妈恼了,直接指责了起来:“城里人咋都这样,顺手的事,拿把人钱,就不该了。"老叔只给了一句:“不要钱,要钱就寻旁人去。"
谭安只好作罢,就配了一把钥匙,给了老姨妈。为了和壮壮熟悉起来,老姨妈就邀请壮壮一起看葫芦娃,还给买了零食。早上谭安就给壮壮安顿了,让睡着等老奶奶来。自己到楼下和老姨妈打了招呼,放心的去赶公交上班了。
不到八点半就到了单位。谭安在路边摊豪横的给自己买了豪华版早点,还加了一个红肠。然后堂堂正正地从正门走了进去,从容的收拾了办公室卫生,还给大家打了开水。办公室小汪忍不住问了一句:“谭姐,今天壮壮谁送了?”谭安理直气壮的,甚至是自豪的告诉大家:“楼下老姨妈帮忙送了。”就想以后自己不用被“嫌弃”迟到了,也不用厚着脸皮请假了,再也不用溜后门了。不过还没顺畅多久,午餐的时候,办公室马大姐灵魂三问,让谭安陷入了恐慌:“人家凭啥要帮你?人家闲得没事干?人靠得住吗?年轻人,太亲信旁人了,也不和家里人商量,就把娃交给旁人,心真大呀。”谭安有种头大的感觉。熬到下班,匆匆忙忙赶到车棚。看见壮壮坐在床边,摇着双腿吃苹果,老姨妈在刷碗,老大爷躺在床上哼秦腔。谭安才长出了一口气,就觉得自己听风就是雨,简直是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老姨妈笑着说:“壮壮机灵得很,给老师和小朋友介绍呢,楼下老奶奶,天天能接他。”
晚上,谭安两周都没接小吴电话,也不回短信,就打了过去。开心的告诉小吴,楼下老姨妈今天接送壮壮了,小吴再三安顿谭安:“老姨妈好心接送,我们不能占人这么大便宜,你好好留心,看看老两口缺个啥,我们给补补情。”谭安心就踏实了,马大姐是好心提醒,说不定自己就是撞大运了,碰上好人了。最后谭安还是忍不住给母亲也打了一通电话,絮叨了这件事,母亲一如既往的认为:“老年人,活了大半辈子,咋能靠不住?遇着好了,要两好才能长久,你要心窝里有数,别亏待了人家。”
谭安在这个喧嚣的城市,终于安安稳稳地进入梦乡。
日子平平淡淡,顺顺利利,这个月谭安全勤。主任笑呵呵地说:“小谭有进步。”同事也替她高兴,谁不喜欢勤快的同事?大家认为,现在遇着既靠谱又不要报酬的人就是中彩票了。谭安也是这么认为的。
谭安给老姨妈买菜买水果或者打肉,老两口就变着法还回来。还花大价钱给壮壮置办了一辆蓝色玩具自行车,老大爷扶着,壮壮在车棚里来回得瑟。只要有人来车棚取车放车,壮壮都要显摆一圈。时间长了,邻里都认为,老两口把壮壮操心的真好。谭安就想自己有何德何能?能遇到这么好的人,这情分咋能报答啊。
母亲认为谭安没心,有心就能看到老人需要啥。小吴认为谭安没眼色,老人节俭习惯了,心疼年轻人租房养家,不愿意接受,就不能看看别的方面老人有需要吗?连同事马大姐也认为谭安不只是心大,是大的要没心了。谭安就心里琢磨起来,怎样能不留痕迹,来感谢老两口呢。
等到花花搭搭的叶子开始随风掉落,早晚温差就越来越大了,天亮的越来越迟,黑的越来越早。谭安就觉得披星戴月这个成语,也许就说的是冬天吧。大早上已经能哈出白气了。
下班已经天黑了,到楼下接孩子,走近些就听见老姨妈在压着声哭,谭安不知道该不该进去,犹豫着,就听见老叔呵斥:“嚎啥嚎?瞎雀有老天养呢,登云会有活路的。”谭安放慢脚步,走了进去,看见壮壮拿着餐巾纸,正够着给坐在床沿的老姨妈擦眼泪。老叔干咳了一声,老姨妈马上收敛了伤心,嘟囔着说:“壮壮乖,奶奶不哭了。”
回到楼上,谭安才从壮壮的只言片语里知道,老姨妈有俩儿子,大儿子娶了媳妇,有活路了。小儿子叫登云腿脚不便,没媳妇,没活干。谭安就给小吴打了个电话,把老人的难处告诉了小吴。小吴就让她和老姨妈拉个家常,问问登云到底啥情况,说不定他能帮上忙呢。
周六,谭安就坐在小房里和老姨妈聊了起来,老姨妈边聊边落泪,絮絮叨叨的说:“登云小时候从土崖上摔沟里,摔坏一条腿,干不了重活,娶不到媳妇,我们才出来打工的。”谭安就问:“念书了吗?”老姨妈说:“初中念完了,上学费事,就不念了,当初就应该继续念。”老叔只是叹气。
晚上,小吴掐着点把电话打过来,谭安一五一十的给小吴说了情况。末了小吴要了老姨妈村子的地址。谭安就想小吴能有啥办法呢?总不能给登云征婚吧。谭安心里没底,就想起那句老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