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颗心,一直在去往赏荷的路上。。。
说起来,迄今为止,2018年还没有看过一朵荷花。虽然我总是流连与荷花有关的朋友圈,以及无数次的翻看一位喜欢荷花的老师的文章。看荷,已经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向往。听的曲子也时不时的与荷花有关。
过去赏荷的地方,细细数了一下,北有五洲湖,略远一点有城北万亩荷花池,南有武河湿地,往西有费县的莲花湾,苍山的菜博园。再远一点的有红荷湿地,微山湖。它们或为湖水或为河流,我经过并浏览过它们的美好,我记住或忘记了它们,而它们给我的,却在我心里永不磨灭,永远盛开。
喜欢荷花!所谓的喜欢主要还是在精神的领域,大约是受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诗句的影响。荷花有着有亭亭净植的曼妙芳姿,更有着天然去雕饰的冰清玉洁。荷花素雅端庄,清秀俊逸、香气馥郁,无论是在湖泊河流,还是水塘水湾,轻盈婀娜、素雅高洁的荷花,仿佛凌波仙子下凡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玉蕊丝丝溢芳馨,仙葩瓣瓣不染尘”,在盛夏的骄阳里,似乎也只有荷花在肆意地绽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杨万里的目光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西湖美景,映日荷花显然是点睛之笔。李商隐“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的诗中,赞美了荷花,也一样赞美了婷婷如盖、清新碧绿的荷叶。喜欢荷花,也喜欢荷叶的我尤喜欢李商隐的这一对句。或许是因为喜欢花开似冰轮,叶连如碧波的天然之美,或许是因为这是一首表达爱情的诗。香远益清的荷花兼具形、神之美,而荷叶的美也是让人神清气爽、观之弥久而不厌的。
荷叶的美丽神韵 ,在汉乐府民歌《江南》中这样描绘:“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对荷叶描绘更美的是唐人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把荷叶想象成温婉的罗裙,实在是妙。可以想象,身穿荷叶花边的少女唱着采莲曲款款而来的样子,是多么的令人愉悦呀!对于我而言,更喜欢拿它做伞、遮阳,头顶着淡淡清香的荷叶,走在荷塘边,闲看蜻蜓点水,感受夏日清凉的感觉,是回味无穷、妙不可言的。
对荷更深入的喜欢,还有一个原因,大约是因为认识了聂老师,所谓的认识,目前还仅限于文字的交流,尽管如此,在内心里,已经是老朋友了,我知道我的文字功底比他差了很多,与他做朋友,如同泛泛之辈高攀了德高望重之师。然而聂老师从未表现出对我的轻视,这让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学习。聂老师喜欢荷花,痴迷荷花和以及相关诗词,并一直认为荷花不是人间凡花,必是来自仙界佛国。并且总结了莲花不是凡花的三条理由:
一、愈是污浊的泥水中花开得越洁净旺盛,说明烦恼即菩提。
二、莲花的香气沁人心脾,而世间凡花只香到鼻肺,且香浓成薰,而莲花香远益清
三、莲花花果同时,有花即有莲蓬,喻因果同时,因中有果,果中有因。
我对于聂老师的这个总结深以为然,他总结得其实正是我内心所想。莲花就像真心,真心本来清净,本来不染,佛教认为,人间烦恼多于恒河沙数,迷失自我如同陈淤积垢。有志者应该努力修行,净化自我,不受污染,超凡脱俗,追求到达清净无碍的境界。这是佛的境界,不也是莲花的境界吗?
一念心清静,处处莲花开。 愿生命化作一朵莲花,功名利禄全抛下。2018年夏天才刚刚开始,赏荷需搬上日程。打开朋友圈,发现同事在武河湿地公园拍的照片,莲叶翩翩,芙蓉出水,美景如画,实在是忍不住了,我要放下一切,踏上赏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