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在哪吒和敖丙的镜像中,照见自我整合的旅程

赶上2.14情人节的氛围,看了一场晚上9点半的《哪吒2之童魔闹海》,我的一刷,女儿的三刷。

女儿一直安利我说,超级喜欢哪吒与敖丙,还有敖丙他爹巨巨巨帅。

我:那你喜欢哪一个角色?

女儿:哪吒和敖丙。

我:如果只能选一个呢?

女儿:你太残忍了,选哪一个都觉得少了点什么。

我:那再增加一个选项---哪吒和敖丙的结合呢?

女儿马上回答,对,我选择这个。

我观察到女儿对择其一的纠结,也对有哪吒和敖丙组合选项的雀跃。这让我想到自己对哪吒和敖丙——从对哪吒“太燥”的排斥,到为红蓝合体欢呼的欢喜,再到目送敖丙父亲离去时的心痛。似乎印证了我们常见的自我成长轨迹: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在学习如何与自己的不同面向温柔共存。


初遇双生:每个人心里都住着“看不顺眼”的自己

刚开始看到哪吒,不好意思,真觉得不咋好看,性子还燥;看到敖丙,哇塞,喜欢这建模的颜,谦逊有礼的性格,但又觉得有些拘谨少了点什么。好似我们透过咨询沙盘看到:“我就像这两个小人,一个拼命擦桌子,另一个想掀翻整个世界。”

遵从内心的感受,我看到,哪吒与敖丙,恰是我们人性光谱的两极投射。哪吒炸毛的红发与敖丙规整的龙鳞冠,暗喻着我们内心“本能自我”与“理性自我”的永恒角力。当我们本能地抗拒哪吒的暴烈,实则是将内在未被驯化的生命力视为危险源;而对敖丙完美建模的向往,又折射出对“绝对正确”人格面具的执念。正如我们经常厌恶自己“情绪化”但又可能顿悟:“我把自己活成了精密仪器,却忘了怎样痛快地大笑。”


躯体争夺战:当内在小孩与成人自我短兵相接

影片中哪吒和敖丙有段相处经历就是:敖丙暂居哪吒的身体,刚开始哪吒和敖丙清醒时都无法控制住身体,最后太乙真人只能想到一个办法,要么只能用药物让哪吒睡着,敖丙才能出来,要么就是桀骜不驯的哪吒,否则在一具身体里就是打架。

这让我想到很多时候的我们:“身体里好像有两个指挥官,一个疯狂计算卡路里,另一个半夜冲进厨房啃面包。”这种撕裂感在电影中化作具象的躯体争夺:当代表本能的哪吒失控暴走,象征理性的敖丙只能以沉睡为代价换取掌控权,正如我们一边用褪黑素强迫入睡、一边用咖啡因透支清醒的生存状态。

但影片给出了比药物压制更光明的解法——在哪吒为救孩童自发唤醒敖丙的瞬间,我们看到了自我整合的曙光。就像我们最终学会与食物和解:“当我允许‘贪吃鬼’和‘自律狂’轮流值班,反而找到了平衡的节奏。”


父性图腾:安全感是整合的基石

影片看到一大半,突然发现我“喜欢上敖丙他爹”。天啦,赶紧告诉自己,人家疯狂的都是哪吒和敖丙,你醒醒。

当我一霎那的否定自己的感受时,我突然意识到,为什么不去看看自己那个内在呢?于是,我遵从自己的内心,看到敖丙他爹-->身材高大-->挑起责任-->每次出场都让我觉得好有安全感,对,只要他出现我就觉得不怕,好有安全感。

我看到了自己对安全感的依恋,而这,恰揭示了自我整合的关键密码。就像很多电视剧桥段中被“霸道总裁”吸引,其实是隐隐中看见童年父亲撑伞的背影:“原来我一直在找能罩住我的保护伞。”

敖丙父亲巍峨的龙族真身,正是集体潜意识中父权图腾的当代演绎。他既让人恐惧其威压,又渴望被其庇护而获得安心。在心理动力学视角下,这种矛盾恰是“安全基地”缺失的投射。投射着我们对“绝对保护者”的安全感的原始渴望。

影片最后场景的细节:哪吒目送敖丙跟随父亲离开,我从一开始的心里呐喊“不要”,到最后逐渐平和,也像极了“哪吒最终能目送敖丙随父离去而不失控”,而这,亦象征着个体完成的重要蜕变——将外在保护者内化为心理韧性,让我想到一句很触动的话:“现在我难过时,会想象有龙鳞化作铠甲裹住心脏。”


红蓝合体:在动态共生中重构完整

全片特别震撼我,也是不自觉吸引我的一个画面是“红蓝光圈合体”的时刻。

这不是简单的颜色和性格拼接,而是通过无数次碰撞--破碎--重组形成的心理分形结构。这让我想起荣格派沙盘治疗中的经典场景:当来访者将天使与恶魔摆成太极图案,往往意味着整合的开始。

哪吒最终,既非纯粹的赤红暴烈,也不是绝对的冰蓝克制,而是像量子纠缠中的叠加态——该炽热时如火龙咆哮,需冷静时有霜花护体。当哪吒最终能自由切换两种状态,揭示了一个存在主义真相:完整的人格从非静止的完美,而是流动的智慧。

就像树木不会纠结该向上生长还是向下扎根,真正的心灵整合是允许“理性自我”与“本能自我”如树冠与根系般协同运作。


修炼我们的“动态完整”

当红蓝光圈合体的画面照耀着整晚的我,我似乎透过《哪吒二》看到给予我们的三把自我整合的密钥:

1. 允许“不和谐音”存在:我看到哪吒敖丙共存时的不协调,是很不习惯的,但到最后我问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完全的一致呢?我突然意识到,其实可以像接受哪吒敖丙会争夺身体控制权那样,承认自己偶尔的失控,那又有什么呢?

2. 建立内在安全基地:敖丙他爹终将离开,我的心里一度跟着空落落的,为此我只能等么?我还能做什么呢?我找到的答案是:不必等待现实中的“敖丙父亲”,我们可以通过正念练习在体内构筑能量场。尝试每天花5分钟想象心口有红蓝光球旋转,感受它的存在,感受它带给自己的心安和平和。

3. 创造双我协作场景:让“理性自我”制定计划,“本能自我”提供动能。就像电影中哪吒冲锋、敖丙策应的配合,我们将会议安排在上午(理性高峰时段),创作留在深夜(灵感迸发期),也可实现效率跃升,还能让两个我并存协同。


观影镜厅中的千面重生

当片尾哪吒望着敖丙消失的方向眼含泪光,不舍,失落,期盼,兴奋,到释然,女儿抓紧我的手:“幸好敖丙回来了,他们最终一起!”这恰似所有成长故事的终极隐喻。我们何尝不是自己的哪吒与敖丙?那个让你羞耻的冲动灵魂,那个令你疲惫的完美面具,终将在无数次碰撞中熔铸成星辰。

下次当我们的内在冲突再起时,或许我们可以轻声问自己:今日,该让红蓝双魂如何共舞?

就像你在观影后怅然若失的领悟:“原来我爱的从不是某个碎片,而是它们彼此映照出的完整光影。”毕竟真正的英雄主义,从来不是消灭哪部分自己,而是让所有面向都能在自己的生命战场上各展其能。

最终,哪吒和敖丙,一起出发上路,斩“妖”除“魔”。我们的心,也跟着再出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