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底,我参加了亲密之旅三阶的学习,因为时差关系,我需要连续四天凌晨2:30起床学习,虽然辛苦,但却被精神食粮滋养着,并不累,反而因为大大的收获而兴奋、激动。因此将把学习心得慢慢整理出来。
今天根据黄博士讲课的内容,谈一谈自尊和自我价值,我对这两个名词有了更多的理解。我先去度娘搜了下这两个名词的定义:
自尊的定义为:“自我能力和自我喜爱程度”,即自我肯定,自我感觉良好,并认许自我。在心理学上,自尊感可以是个体对自我形象的主观感觉,可以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感比较高,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感到自己值得别人尊重,也较能够接受个人不足之处。形成自尊感的要素有安全感、个人感、归属感、使命感、成功感,这些因素都与个体所处的外在环境有关。是个体由肯定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爱、自重、自信及期望受到他人、集体、社会尊重与爱护的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解自己的需要,都需要知道自己在团体和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从而体会自身的价值。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某些客观的参照标准来了解自己,如通过血压、脉搏、体温等可观察指标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没有这种可供参照的客观标准,而只能通过与他人比较才能估价自己。
自我价值是在人之初是通过父母的接纳、肯定、承认、赞美、表扬、鼓励等方式逐渐建立起来的,其核心是自尊。当人的自我价值感很强的时候,人会表现出自我完善的欲望,表现出向上向善的本性;当自我价值为零的时候,人会启动自我毁灭程序。自我价值在潜意识的深层之中﹐用文字不容易描述和理解﹐用比喻和例证较为容易。当一个人意识到同意自我价值怎样不足,他便已经开始了提升之路,因为潜意识已因此而存有对比、反省的能力。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是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简单地说﹐自我价值就是自信﹑自爱﹑自尊。
至今还有很多对这两个名词不同的定义和理解。下面看看黄博士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吧~他认为自尊与自我价值其实就是自尊自爱——Respect & Love。
自尊是一种投射性认同,通过金钱、权利、地位、长相、智商等获得他人的尊重,但这些外在的东西有可能会消失;自我价值是一种内射性认同,通过内在美、自我成长、助人为乐、智慧、爱人等获得自尊自爱,这些是伴随一生的。
特别巧的是,我刚学完这两个名词,在和闺蜜聊天时,也无意件聊到这个话题。我闺蜜问我,你有没有什么是让你挺直腰板儿的特质?我想了想说,应该是“正直和真诚”。爸爸妈妈作为我的人生第一任导师教会了我很多很多做人的道理,但是我至今能一下反映到脑海里的是,爸爸那句“身正不怕影子歪”,还有妈妈那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想这两句也是爸爸妈妈做人做事的准则。
小时候,爸爸的单位内斗比较厉害,分成两派,一派是老厂长为首的以权谋私,一派是新厂长为首的公正无私。老厂长可以说是爸爸的一个恩人,他看重爸爸的老实本分,一路提拔爸爸,并把财务大权交给爸爸,但爸爸并没有所谓的“同流合污”,于私他尊重老厂长对他的提拔,于公他维护单位利益严守财务资金,即使后来被老厂长找来的黑社会威胁或者散布的流言也没有屈服。因为他坚信,他没有做坏事做错事,公道自在人心。
小时候,妈妈总会跟我念叨一些好人好事,比如老家一位邻居老奶奶在她生完孩子,“雪中送炭”照顾她吃喝,比如在她回老家一位邻居大姐总把最好的米面拿给她,比如在她忙农活儿时隔壁田的叔叔先帮她浇水再忙自己家的地......她一直把这些人的好记在心里,还念给孩子们听,有时候这些好人好事有机会就要大大回报,如果没有机会也会一直记在心里。我想她影响到我的就是,我能一下看到对方的善意,并牢记在心。
在我成长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贵人。比如我二姨,她是个操心的人,一大家族的孩子基本都在她家住过,并长大结婚才离开。我记得我从小过年的衣服都是她给我买的,每次她单位发的福利都会拿一半送我们家,甚至我小时候湿疹比较严重,她弄来了一种“尿素霜”,管够一般直到我湿疹痊愈,后来大家都夸我皮肤好,我觉得是二姨这个膏药起了好的效果。
还有我每个学龄阶段,都会遇到特别好的老师,他们给我很多肯定和鼓励,让我顺利完成学业。工作中遇到好的领导、同事,生活中遇到好的朋友、闺蜜,真的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尤其是一些衣食无忧的好友,我常常不知道怎么回报她们,我知道她们是不求回报的,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真心实意对待她们。
我又问闺蜜,那你呢?她说,善良。她从来没有对人使过坏心眼或者打坏主意,即使对方跟她使了心眼,她还是会原谅对方,甚至对方有需要她会加倍对她好。她记得小时候因为家里超生总要经常搬家,有次路过一座庙,很多人都排队去求香拜佛,她说咱们也去拜拜吧。她爸爸回了一句:“不用拜庙,善良就够了”。这句话就这样深深的烙印在她心里,并成为她的人生准则。而我眼中的她除了善良,还真诚待人、善解人意、美丽自信。
黄博士还讲到,怎么实现自我价值呢?就是接纳、饶恕自己和把爱内化到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