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空闲了下来,看了几部以前没看过的电影,就想写写。
影片开始,两个调皮捣蛋的女孩成为了朋友,形影不离,让作为观众的我,都分不清楚哪个是安生,哪个是七月,到后面才明白乖巧的女孩叫七月,但她的名字却隐含着夏日的火热与激情,而叛逆的女孩却叫安生,与此相反的是她漂泊不安的灵魂。
影片前半段也没什么大惊喜,一如以往所有的爱情片,两个要好的女孩爱上了同一个男孩。而电影在这段的处理,有点快,作为观众的我一直没缓过劲来,甚至一直在质疑,为什么家明会对安生这样的小太妹安生心动,为什么安生要独自骑着自行车飞奔似的离开,那以后坐火车离开,可在离开的时候为什么又对七月说,如果你要我留下来我就留下来。
但影片在后面半段慢慢地推向高潮,完成了天然无缝完美的回转,才才是区分它和一般青春电影的区别,就像市面上的评价,该电影为中国青春电影注入了一个清泉,这里有质的差别。赵薇的《致青春》点燃了青春的市场,这以后烂片层出不穷,以为只要是唯美画面,好看的鲜肉花旦,再加上得力的宣传就有大票房,可悲的是现实也的确如此,以何炅拍的《栀子花开》,虽然我是在电脑上看的,不费一分一毫,但还是觉得它浪费了我的时间,欺骗了我的感情。然而我觉得这一部电影《七月和安生》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大概也是因为量化下的质变吧,市场的趋向,我觉得10年后的中国电影会有一个质的飞越,会想曾经的韩剧,至少可以风靡亚洲。
扯远了,回归到这部电影《七月和安生》。后半段的高潮以七月和安生在浴室里对撕的那段为起点,安生的对七月怒喊的一句“别装了“,点亮的电影。原来七月一直在隐忍,一直在憋屈,她不愿意点明一切,她担心自己苦心经营团的爱情和友谊以及自己的社会形象土崩瓦解。你说七月爱家明吗,爱安生吗,我觉得也许是没有的,她只是不知觉的想要维系着在外人看来的美好。所以她会一再忍让,从她在后山看到七月和家明的一幕开始,到她看到安生挂着家明的玉坠,再到她看到家明扶着醉酒的安生,七月从未生气,难过也是躲在被窝里哭,甚至还给了家明一个月的时间等候他回来,看到这里,我都替七月憋屈了,为了一个男人值得吗?
但显然,我用一贯的思维去考虑了,在这部电影里不仅仅是为了一个男人,七月要的是她妈妈从小给她指定的安慰生活,要的是打败安生。其实就是,七月再跟自己较真。
直到她如愿的盼到家明回归,发生关系。她突然“性情大变”,主动要求家明离开,要让自己彻底解放获得自由。观影时我一直不懂,唾手可得的幸福为什么亲手断送,七月怎么了?电影在这里处理的特别好,七月不是让家明去哪里或者是去找安生,她只是让家明走她才能彻底获得解放。这一点可以说也是体现该电影有别于一般青春电影。
但我早上想想,我突然理解七月为什么会在这样一个时候作出这样的抉择,这里绝不是导演故作的矛盾冲突,比如一般电视剧情那样的“刀下留人”,而是人性,是性。
由于看过渡边的《失乐园》《男人这东西》,其观点:在性上的体验男人单一,而女人的体验确实纵横深入,变化莫测,多少影响到了。七月大概就是在接受性的点化后,整个人都放开了,她找到了自己原始的欲望,真我,并确信这个世上确有欲望存在。所以她才会在那个时候做出那个举动,如此一想,没有什么不好解释的。
所以七月去追求自由了,安生则在后半生努力的追求平稳的生活,他们都在追求自己想要的那一面,某种程度上他们都如愿了。唯一的伤感是,七月再难产中死去了,但这份死何尝不是另一种自由的诠释呢。而伤感里诞生了新的希望,她和最爱的男人家明的爱情结晶,由她最爱的朋友安生抚养长大,或许这也是一种圆满。
安生,没有让小女孩知道这个秘密,也没让家明知道这个秘密,甚至在欺骗自己,七月还活在这个世界上,也许这对大家都好。原来,安生才是最爱七月的人,影片从始至终都表现着安生对七月大胆诚实的爱,甚至直接借主角之口说:你和家明,我肯定选你。
若说感觉有点欠缺的就是,电影在对安生的处理上有点过快,她对生活的转变,她那空降的“老赵”,让人觉得有点突兀,小太妹一下子变成优雅的妇女。应该稍稍减少七月的戏份,适当增加安生的交代,才是对立统一、旗鼓相当,才足够七月与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