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经典趣味阅读》校本课第1节总结

今天的校本课教学,非常成功。

从内容层面来看,原计划今天的40分钟需要有如下环节和内容:check in,讲述“我是谁”“我最喜欢的颜色”,学生们刚刚开始接触这样的对话式的课堂交流活动,所以还有点拘谨,只是直白的说出来喜欢的颜色和自己的名字,然后吴家乐同学说自己喜欢绿色,因为它代表了生命,学生们开始逐渐放开,开始感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带进来。看魔卡,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期待时候,孩子们一个一个简直开花了一样,甚至有学生说透过阅读剪开历史的迷雾,看见真实的世界。这个环节,大家的发言实在是精彩,实在是激动人心,打开的孩子,打开的心灵。当然也有三个孩子整体上处于相对拘谨的状态,有理由相信,不用几次课程他们就能够打开。

有关“我们这样玩”的环节,学生们对于“什么是有趣的课堂?我们喜欢什么样的课堂?”这个问题的回答,逐渐从call人走向主动表达,孩子们真实的打开了,真实的走向了全新的自己,提出来非常多的想法:打造温馨美好的场域,辩论赛,看视频分析史料,放音乐,游戏答题,交流对话,这一切的活动,完全是孩子们自己提出来,完全是大家共同创造的结果,这应该成为未来课堂上重要的内容和方式。在原则表达部分,完全传达到“保密原则”“体验过程”“表达感受”和“共同创造”,孩子们很能够感知到这些原则。

整体说来,今天的上课很成功,这批孩子一定会成功,他们一定会走向未来。

成功的原因:流程的引领+孩子们的打开。结合前面失败的案例,可见两次的成功和一次的失败,关键点在于团队的大小和助手的不足。控制规模,才会有未来。共同体的课堂,需要一步一步的去探索,去感知。然而当下的实践已经为未来的成功在奠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