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知乎,ID:亡心言己,文责自负。
从《以法之名》不厌其烦的片头预告加剧情闪回,到《国色芳华》和《锦绣芳华》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叙事,再到《扫毒风暴》里林强峰动不动闪出来的回忆、唱起来的老歌。我真的很想问问这些导演和编剧,你们就不能把电视剧拍短一点,拍精简一点吗?
大概是不行的,用注水的方式把项目体量做大,不仅有助于追加前期投资,还方便卖给平台一个好价钱,算得上是一举两得,皆大欢喜。至于水分多干货少的问题,那都是观众应该受着的,谁让他们不去看短剧呢?
当然,我怀疑《扫毒风暴》之所以刻意填充这些注水内容,也存在更多地塑造林强峰这个角色的考虑。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个部剧本里最容易出彩的角色是卢少骅,刑侦剧里警察抓坏人无非那点事,早就看腻了,哪有反派的叱咤风云的蜕变之路带劲?
但已经有一个《狂飙》了,《扫毒风暴》并不打算做第二个,不管是出于政策需要,还是出于双男主定位的创作需要,它尽可能地想要把对警察的塑造和对毒贩的塑造拉到同一水平面上来。所以就拼了老命地给林强峰叠buff:卧底经历、战友牺牲、友人瘫痪,最后还刻意搞了个意外牺牲……
原本这样也就算了,虽然俗套,但有助于人物塑造,也勉强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要让林强峰动不动就回忆,动不动就唱歌呢?每当这个时候,看着那个镜头晃来晃去的迷幻程度,就真的很怀疑林强峰是不是也嗑药了?林强峰这个角色还老喜欢讲一堆废话,不知道还以为是艺术家呢,天天做白日梦……
林强峰这个角色身上臃肿的塑造反而引起了观众的反感,归根结底还是创作团队的能力不足/态度不行。
最后卢少骅的逮捕也是有些草率,给人一种等了半天看个寂寞的感觉,癫了的不只有林强峰,还有导演自己。卢少骅几乎就是带着警察兜了一个大圈子之后,选择自投罗网了,虽然可以用狂妄自大来解释,但又感觉有些牵强。
现实生活中我们其实没必要去了解一个毒贩的心理状态,因为恶就是恶,罪就是罪,无可辩驳,给予他法律的审判就可以了,但在文艺创作/电视剧中,还是应该尽可能地去丰富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明明前几天卢少骅还志存高远,觉得人生不该只有搞钱和制毒,为什么过了个十天半个月就觉得人生无趣了?没有应有的人物转变刻画,太过突兀……K哥死得也是草率至极,竟然直接让儿子给开枪崩了。
这群电视剧的导演编剧,每每到结局的时候,就是要有多糊弄就能有多糊弄。
更别提这部剧里的废戏和无关紧要的人物了,实在太多了,都懒得一个个掰扯了。就说那个演员表排第三的于文文吧,她在这部剧里有什么作用吗?几乎没什么戏份,感觉就是来客串唱歌的,几度以为她要和林强峰有感情线,结果播到最后也没有。
反正导演和编剧完全是信马由缰/随心所欲/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我对这部剧评价不高,也不知道某瓣为什么一度出现了8.0的高分?对了,我还是更喜欢《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