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就和白开水一样的平常,我一如既往的忙乎在单位和家之间,那时的我刚入职不久,正处在兢兢业业的奋斗时段。也正因为此,手里的杂活特别多,很多时候都处在迷迷糊糊的状态,没有套路、没有选择也没有拒绝……可想而知,我的精神世界会是多么的臃肿滞后。即使在家里休息的时段也是处于工作的状态,不是把工作拿回家就是脑袋里一直盘旋着工作上的事情。
这声叹息就发生在这种状态之下,在这种状态中的人,很可能不自觉的做一些无意义的动作,可能是为了减压吧,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
不自觉的一声叹息之后,从门外弹出一个声音“怎么叹气了?有什么事嘛?要给自己放轻松呀……之类的吧啦吧啦吧啦”
原来还没什么叹气意识的我就好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心头一股怨气直冲霄汉,心里不禁嘀咕“我叹气了嘛,叹气怎么了,喘口气都不让,烦死了,太束缚了!我要自由!自由!自由!”
就这样想要离开家的念头就好似春天的野草一般蔓延开来。但是从小都表面听话的我,并不敢直接的提出去单住,就这样又把离家的念头压抑下来,但是时不时就会旁敲侧击,想要逃离这个自认为束缚的地狱。
又过了半年的时间,过着连叹气也要躲起来的日子。这一天,家里终于同意让我自己单住了,用的是家里的老房子。就这样,我终于从家里搬出来单过了,虽然我在距离上看似乎自由了,但是我的心却一直在纠结和矛盾。
一是我觉得父母离不开我,我的离去会给他们带来伤心,觉得我抛弃他们。二是觉得自己需要自由,不想考虑他们的想法,想为自己而活,想过自己折腾的人生,肆意的舒展自己。这两种想法在我脑海里不断的对抗竞争,让我一时愤怒,一时恐惧,一时担心,一时内疚……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我没办法看清自己。
事后我分析了一下:
1.与母亲之间的共生关系依然存在,对母亲的依赖性依旧根深蒂固,并没有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的独立。
2.对父亲的权威性依旧存在恐惧和顺从,但是由于俄狄浦斯情结所带来的成长中的抗争并没有真正的抗争过,只是压抑在心底,并没有真正的释然过。
3.大环境下推崇听话的人生,而成功人士个性与独立的展现形成冲突,顺从与批判形成对流,使得自己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出现了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现在原生家庭的概念特别火,似乎可以把问题都归咎到原生家庭中,似乎这样自己就没有责任了。大多数人也确实是这样做的,这样做心理就没有了负罪感,但是却有背叛家族的内疚感,所以问题来了,我们该怎么做呢?
1.承认自己的人生是自己的,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只有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才会发现原来还需要那么努力才能像现在这样生活,现在的安逸或自怨自艾都是因为有人帮我们背负我们本该承担的责任。而我们却不知感恩反而一遇到事就觉得是别人负了我们,这其实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为了自己以及自己爱的人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吧,这样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2.端正自己的态度,正视自己的能力。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优势或劣势,但是大多数的人都觉得自己没有啥特长,不能在生活中给自己带来便利,没有任何的技能,能变现,能带来成就感,亦或有意义,所以就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失败好无趣。这跟之前的教育和环境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真并不是真的,这大多数别人对你的评价,但不是事实。别人不认可自己已经够惨了,而我们还把别人批判我们的声音放在心里设置为自动循环,惨不惨!!!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坚信自己一定是有优点的,只不过自己还没发现或者是没有在意。其次我们要觉察自己的生活中所做的事情,无论多小的事情只要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自己觉得做的开心,有意义那这就是自己的优势。最后不要和别人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每个人成长的背景、环境和资源各不相同,所以严格来说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好,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和负担。
3.培养自己批判性思维,建立自己的独立的三观
这其实没啥具体的做法,每个人的渠道和成长方式不一样,建立方式也不一样,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多问为什么,问多了,自然就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了。
所以,现在的你打算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