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曾经出现这样的情况:坐在电脑边,两眼望着空白的屏幕发呆。有时候一发呆就是半天,啥文字也没敲出来。幸运的时候,还能憋出一两行,可是不到一秒的时间就被删了,删了之后过一会又写上。非常纠结,感觉无从下笔,导致心情焦虑甚至出现失眠状况。
如果有出现这种症状,说明你已经进入写作瓶颈。
写作瓶颈是每一位写作者都会遇到的一道坎,如果度过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将会提升一个档次。没有度过,则可能影响写作者的心情甚至导致其停止写作。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写作瓶颈吗?以下分享我的一些个人心得:
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当我发现自己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的时候,我会先缓一缓,让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比如看电视、逛街、跟朋友聊天。适当地让自己的大脑放空,有助于产生新的灵感。很多时候,一些好的想法就是在这过程中突然出现。
记得有一次,我正纠结着一篇新闻稿不知道怎么修改。后来干脆把稿子放在一边,然后跟朋友一起出去吃饭。结果在吃饭的过程中,某个东西突然灵光一现,给我很大的启发。迅速吃完饭后,我就拉着我朋友到处找电脑修改文章,最后终于把文章修改好并发出去。
二、保证大量的阅读并思考。
我们常说:“有输入才能有输出。”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要想写出一千字的文章,至少要阅读一万字。持续稳定的阅读,才能不断积累素材,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这里的阅读并不是只停留在蚂蚁式的阅读,例如:摘抄名句、背诵。真正的阅读应该是在蚂蚁式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消化,从而形成自己的东西。否则,就算阅读太多的书也只是走马观花,过个场。
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现这一类的人,每年都看很多书,可是让他介绍某本书的故事情节,他却支支吾吾,回答不上:“这个嘛,我看过,不过记性有点不太好,等我想一想再告诉你。”其实在我身上也是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尤其在学生时代更明显。那时候我们班的语文老师总喜欢让我们先读一遍课文,然后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现在回想起来,“阅读并思考”这件事是多么的重要!
三、每天写上一两百字的随笔。
随笔,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写作方式。可叙事可抒情,一般有事就记,有感就发。不需要有太华丽的词藻,只要把自己的真实心情记录下来就可以。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我都会随身携带三样东西:笔记本、笔、kindle阅读器。只要发现对自己有触动的东西,就会立即记录在笔记本上,养成“随时随地记下自己想法”的习惯。每过一段时间,我就会把这些随笔加以整理,形成一篇文章。
四、不轻易否定自己。
英国有一位作家叫约翰·克里西,年轻时每天勤奋写作,但经常被退稿。在他写作期间总共收到了七百四十三封退稿信。在旁人看来,这是多大的笑话,但他并没有因为被退稿而否定自己的能力。他说:“不错,我正在承受人们所不敢相信的大量失败的考验。如果我就此罢休,所有的退稿信都将变得毫无意义。但我一旦获得成功,每封退稿信的价值都将重新计算。”正因为他的不怕挫折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最终他获得了惊人的成功,总共出版了五百六十四本书。
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什么都写不出来的时候,千万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而应该说服自己每天坚持写一点。就像跑步一样,只有每天自己坚持跑,日积月累,才能收获健康的身体。
愿每一个写作者都可以突破写作瓶颈,朝着自己的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