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不孝有三,无后最大,这种传宗接代延续了几千年思想影响下,在如今家庭中,孕育生命依然位于屹立不倒的位置。
"代孕"机构的悄然兴起在某种程度还是迎合一部分的现实需要,比如新闻中的那位妈妈,不幸的是,她的宝宝身体健康状态很差,无奈在和代孕机构反应此事时,她当成心头肉的宝贝在代孕机构只是一个可以买卖的商品。大家一致开始谴责代孕机构对待鲜活生命的态度。
可是,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代孕机构,不至于那位可怜的妈妈,根源是我们亘古不变的思想,每对父母在骨子里认为必须要有自己血脉相连的孩子,选择丁克的或者无法孕育自己的小孩的夫妇,坚持一年可以,坚持二年勉强,坚持三年已经撑不住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成为别人口中的异类,亲人口中的不孝等等,最后不得不妥协于亲人的压力,舆论的叨扰,整日奔波于医院或者其他机构来创造新生命。
其实,他们本可以选择去福利院或者孤儿院,或者贫困山区领养小孩,去抚养他们长大成人,但是他们在无法逾越自己和亲人心理的坎儿,总觉得不是亲生的,以后也会回去相认自己的亲生父母,但是最关键的问题是,始终觉得领养的孩子无法在真正意义延续香火。所以,耗费着心力,全部的财力,时间举家去孕育一个生命,最后终于迎接来一个新生命,貌似有种功德圆满感觉。
可是这样的付出,到底值不值得,在我看来,不值得,当一对夫妇得知自己无法孕育一个新生命时,到借用各种手段去准备孕育,以及最后新生命的到来,他们付出的是成倍万倍的代价,假如这个得来不易的新生命出现意外,对这个家庭的打击,是物质与心理无法承受的,前段时间看电视剧<嘿,孩子>中 秦栓柱与方韵小孩因车祸去世,两个人很多年走不出来,试图再生一个小孩,可是太难了,后来方韵遇到豆芽的小孩,来北京寻找妈妈,在和豆芽的相处中,方韵与秦栓住,找到他们当年为人父母的那份感动,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孕育生命的意义呢。
如今的我们,在孕育生命的意义上,远不止步于小农经济时代单纯的传宗接代,很多的夫妇因爱结合,他们愿景这份爱可以借助于新生命得以延续,更好稳固夫妇间的亲密关系,以爱之名,把这个新生命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存在,让他们在有生之年可以在这个社会上好好生存着,还能在忙碌之余孝顺着他们年迈的父母。
孕育生命意义在于一种新生,初为父母的新生,初生婴儿的新生,从两人一下子到初为父母的角色的切换,多了一份赡养的义务,无形中多了份家庭责任。另一方方面,孕育生命是我们想要参与一个生命从新生到长大成人的过程,希望教他/她学会人生的诸多道理,也享受着这个生命为生活与人生带来的各种惊喜,激动与快乐,承受着这个生命带来的悲伤,离别与难过,接受他们成长,接纳着自己的衰老,当我们老了,在回忆往昔岁月中,不再是两个孤独的身影,记忆中洋溢着太多太多与孩子陪伴的美好时光,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