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呼吸,觉知当下 ——听詹唐宁老师的课有感

        昨天,经朋友推荐下载了墨尔大学这款app并听了詹唐宁老师的讲座。今天,我想写写我听完课的感受。

      2017年我被确诊为抑郁症,并伴有严重的睡眠障碍,三年多来,我的睡眠时间大部分在凌晨2、3点钟以后,更甚者,其间有8个月,我的作息完全颠倒即白天休息,晚上醒着。

      这种不规律的作息对我的身体伤害很大,这几年,我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再加上心理抑郁,我每天无精打采、疲惫不堪的样子很像一个深闺怨妇,事实上我一直单身。

      这些年,我一直在接受心理治疗,定期跟我的老师做心理咨询,看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买了很多课程,报了瑜伽班,也参加过一些心理工作坊。说实话,效果是有的,成长也是显著的,但是,我依然放不下心理的很多执念,睡眠也依旧没有改善,大部分时间,我的内心是浮躁不安的。在此期间,我不断地自我攻击,自我怀疑,我觉得上天对我简直太不公平了。我都这么痛苦了,为何还不肯放过我。可以说,在我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一直活在过去的痛苦和对未来的恐惧里。

        前段时间,在朋友的鼓励和鞭策下,我终于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写了自己的故事。令我意外和欣喜的是,我收获了很多朋友的支持和理解,他们给了我许多温暖和力量。从他们的建议和推荐的课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转变。

        詹唐宁老师的课程就是其中之一,(其他小伙伴别着急,你们推荐的课程我都收藏了,容我慢慢消化哦!)昨天,我花了三个小时听完了她的讲座《觉察与修正》,其实,里面的很多内容我都有所耳闻,甚至很多方法是我的心理老师这些年一直在教我做的,很遗憾,我一直认为我做不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seeing即看见。

      我们每天都会有无数个念头从脑海里闪过,每做一件事情,比如:打印文件、喝下午茶、听音乐,我们真的有全身心的投入吗,脑子里是否还在想着前两天吃的那顿火锅抑或是焦虑自己未来的大龄单身生活。当我们看到自己的这些念头时,只需要告诉自己:“OK,我看见了它!”然后,继续回到当下我们要做的事情里。这种对自己的允许和接纳,是一种强大的慈悲。

      昨晚,我取消了跟心理老师的预约,准备一个人待一晚上试试。晚上8点左右,我吃完晚饭独自坐在卧室里,没一会的功夫,突然间想起第二天(也就是今天)是否该更新原创文了,可是我该写什么呢,写文章很费时费力费脑子的,我每天真的好累,但是如果我不写,那不就又变成了半途而废了吗,好像我不管做什么都很难坚持啊!想到这里,我感觉两腿发酸,浑身无力,同时,也就是在这一瞬间,我看到自己被思维带跑了。于是,我立马把自己的意识带回身体,感受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此刻,没有评判,没有攻击,我甚至有些替自己开心:“瞧,我看到了自己的念头!”

        几分钟过去,我感觉好累,索性躺在床上闭目养神,这个时候,每当我发现头脑里有想法飘过,都会告诉自己:“我又看见了它”,然后把意识拉回身体,就这样反反复复,我睡着了。待我醒来时(确定是自然醒),时间大概只过去了半小时。我感觉精神了很多,身体的酸痛和无力感已经消减了一大半。于是,我聚精会神地看了一个小时的书,这是三个多月以来,我的第一次“夜读”。

      快十点的时候,我在客厅和走廊之间缓慢地踱步,感受着自己的呼吸,偶尔看到意识跑掉,也不会有太多的反应,走累了,就在客厅里坐一会,吹着阳台的风,竟然很舒服。好久没有这么放松和安心了,原来一个人待着可以这么自然,这么舒心。约莫十点半,我回到了卧室,坐在床上,静静感受独处的快乐,打了个哈欠,伸了伸懒腰,我想睡觉了。

        由于多年养成的“陋习”,我还是不自觉地拿起手机刷了会抖音,这时,我忽然感觉那些浮动的画面和声音对我来说似乎成为了一种干扰和消耗。于是,果断地放下手机,关灯,睡觉。

      躺下以后,我并没有立马睡着,脑子里还是会不自觉地闪过很多画面,过去的、未来的、开心的、难过的,每当我看到它们,都会跟自己说:“我又看见你了,来,把心放进肚子里!”每次说完这句话,我都特别安心,那一刻似乎天大的事都掀不起任何波澜。不知过了多久,我睡着了,一觉到天亮。

      今早起床,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的朋友发信息:昨晚没人陪我,我可以一个人待着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