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得到各种各样的资讯,随时随地看到各种视频,还可以随心所欲地逛网上商城,买买买……
说到网购,过去十几年商业的一个大趋势就是,一旦某种商品的互联网销售量占到20%~25%,对应的实体店就会倒闭。互联网的比价功能真是太强大了!开网店的成本比实体店要小的多,因此商品价格要便宜,而且可以随时随地逛,省时省力。(商品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因此价格也有成倍的变化。)这是不是说这个物资泛滥的互联网时代,是消费者占上风的时代?
错!商家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用更先进的方法跟消费者博弈。
一、用算法定价
如果你是卖家,对你来说最理想的定价是什么呢?
最理想的定价当然是买家愿意出的最高价。如果这个买家不在价钱,你当然可以定个高价;如果这个买家很花钱很谨慎,那你就可以定个低点的价格。但这种可以讨价还价的定价法已经过时了,十九世纪以来,商店要实现估规模化经营,统一定价就成了主流,节省了服务成本。
这样,卖家就要思考什么样的价格才能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大多数人接受?但卖家肯定是希望做到更好(尽可能赚更多的钱)——在不同的时间段或对不同的人定不一样的价格。
相关的经济学家就开发了自己的商品定价算法,这些经济学家通过大量数据和在线实验,搞出了各种的定价策略。
二、卖家的三招
① 商品价格随时变动。
学校门口水果摊卖的削好的菠萝,上午卖12元一个,下午卖十元一个,等到晚上就卖八元一个。这样不停变价就避免了最后因为卖不出去造成的损失(这样保鲜期较短的商品价格变化会比较快)。对于蔬果商品,保质期短,超市一般会在早上对几种单品进行特价销售,其他种类定价会比高于平均价,到晚上会对一些保质期差的商品进行低价售卖,清理库存,而对于保质期好的商品库存不足又无法补充时,超市就会用涨价的方法让买家远离该商品,这不只是为了高利润,还因为商家规定货架不能太空,要保持有货。
网购的高峰时段是工作日上班时间,也就是说人们总爱在办公室或课堂上在网上买东西,等到晚上就在家休息或者出去散步。所以网店就可以在白天价格稍微提高点儿,晚上稍微降低点儿。其实很多实体店也是这样做的,只是时间段不一样。
② 价格因人而异
如果你知道一位顾客的性格、经济能力,那你就可以大概推测出一个适合他的价格,当然这是价格歧视,但我们可以更高级点儿。
最好的办法不是看他宏观经济数据,而是看网上浏览记录。研究者用两台电脑模拟两个消费者,一台专门浏览一些高大上的奢侈品,一台浏览低端商品,一周后,两台电脑在网站上买耳机,网站给裝富有的电脑推荐的耳机价格就比装穷电脑的高几倍!而且还不仅仅是推荐的商品不一样,研究者发现,对于同一件商品,电脑地址在富裕区的看到的价格就比地址在低收入区的高。
如果不同时刻,不同地区,甚至同一件商品的价格都不一样,那么货比三家还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找个价格一向实惠的店家买了算了——对于这种心理,店家也是有办法的。
③ 这就是 制造“低价”感
商家会把你关注的商品定个低价,哪怕赚钱少或者不赚钱,先把你吸引过来,对于那些你不关注的商品定个高价。比如鸡蛋是人们平时都要买的,商家就把鸡蛋卖的便宜点儿,给你制造个低价感,你记得鸡蛋的价格,就未必记得饼干的价格,等你来买饼干,商家就会把饼干定高点的价,这样你会不注意就买了。
亚马逊就经常干这样的事。感恩节之后的黑色星期五,是美国的购物节。有一款电视机,平时卖350美元,黑色星期五这天卖250美元,全网最低价!你来买电视机,可能还要买个连接线,亚马逊就会悄悄把这根线提价60%——而你根本就不会注意,顺手就买了。
三、买家的反击
面对这么多变的定价,让购物变成了一件斗智斗勇的事,那么消费者也会反击。
据说同一架飞机上的乘客,买机票花的钱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购物的确可以省钱。
消费者也有自己的自动化工具,一个专栏中介绍了一个浏览器插件——InvisibleHand,可以自动在几个购物网站之间比较价格。有人在一个网站camelcamelcamel.com上专门跟踪亚马逊上商品的价格变动。
你可以让camelcamelcamel.com帮你关注一件商品的价格,一旦到位,就会自动通知你。
这场聪明人多聪明人的战争不断升级,最后可能会回归简单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