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老师.好》,对真人真事进行加工,艺术地再现了80年代的中学教育,带点欢乐,带点搞笑,带点寒凉,透着一点心酸,透着一点无奈,刻画了那时的师生情、同学谊,以及,渺小的个人在时代的冲击下的落寞和悲哀。
影片的背景,投注在80年代的一所高中学校。苗宛秋作为高一三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与一群性格迥异、家庭背景各不相同的学生斗智斗勇,从不被信任,被恶搞,到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历时三年。故事的最后,班长安静为老师鸣冤申诉,却在返回的路上发生了车祸,从而无法参加高考。苗老师深怀愧疚之意,在毕业时不告而别,离开了这群学生。
这个故事,因其太过美好,与现在的教育现状两相对照,难免令人生疑。但也因其美好,戳疼了很多人的心。
那么,这部电影,到底戳疼了哪些人的心?有三类人:老师、学生、家长。
那时的老师敢管,现在的老师:我的权威性呢?
在电影中,苗老师牛掰哄哄,权威性十足,学生送外号“苗霸天”。第一次亮相,就给学生一个“下马威”。
来看苗老师“语录”:“我不管你们之前的老师,是怎么教育你们的,我也不管你们之前都是什么三教九流,但是从今天开始,这个教室里的规矩它姓苗!”
然后,把一干刺头儿揪出来,罚站去:
烫头的、化妆的、抽烟的、看小说的,统统起立站成一溜儿,向老师行注目礼......
而现在的老师,他们觉得很冤: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宝贝、小皇帝,都得哄着,老师哪敢惩罚?一旦管得严一点,家长就告状。有些负责任的老师,因为管孩子,结果被处分,甚至被迫辞职。这样的事儿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令老师们心寒。
于是,学乖了的老师,对孩子的捣乱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不爱学习的孩子放任,对睡觉玩手机的行为纵容......
正直的、负责任的老师的行为得不到肯定,反而因此惹祸上身,试问,哪个老师以后还敢冒头去管?
当老师都不敢管学生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还能保证吗?学生的学业还能有成吗?教书育人的目的能够达成吗?
基于这种现状,前一阵子,《中国妇女报》刊文呼吁:还老师惩戒权!
树立老师权威形象,赋予老师当管则管的权利,当从现在始!
那时的师生情谊深,现在的师生关系浮于表面
在电影里面,苗老师对不同的学生,虽然态度不同,但都真心满满:
对待好学生安静,认为是难得好苗子,殷勤叮咛,勤加督促;
对待“小混混”洛小乙,在别人都放弃他的时候,他却不放弃,把他拉回了正途;
对待患病的学生,他帮着募捐,不声不响地捐出一个月的工资......
在他崇高人格的感染下,学生满满放下戒备,开始信任他、尊重他。
曾经,这帮学生把他的自行车拆卸了,弄的老师一身狼狈;
曾经,这帮学生把他的自行车去漆,放在主席台上展览;
曾经,这帮学生把他的自行车吊在旗杆上,在“轻轻地凝望你的眼”的歌声中,引起全校师生侧目。
而一旦放下了心防,这帮学生把滚热的心给了苗老师:自行车被盗,他们全体出动,在大街小巷寻找自行车;给自行车披上红绸带,以一种近乎虔诚的仪式,献给苗老师......
为了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苗老师在课余时间,免费给他们补课,但却被不怀好意的同事告发,从而蒙冤,遭受停课处分。
班长安静,看着这样深爱学生的好老师蒙受不白之冤,自发去向县长陈诉,终于使老师重返课堂。
当苗老师重新走上讲台,当他看到空着的安静的座位,他的表情多么凝重!洛小乙代行班长之职,喊出的那声“起立”,多么让人震撼!
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恩深如海,这是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凝结起来的深情厚谊,是漫长岁月都抹不掉的一点光亮。
而看看现在,学生跟老师还有那种深厚情谊吗?也许还有,但多数已经不再。他们跟老师的联系,仅仅是在校园里面。
有些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尽量不要在下班后找他。
到老师家蹭饭?那怎么可能!校外遇到事情找老师处理?那怎么可能!
那时的家长尊重老师,现在的家长:老师上课不讲下课讲
电影中没有刻画家长的形象,但是,我作为从那时走过来的老学生、现在的家长,清楚地记得:
老师的话,对家长来说就是“金科玉律”。倘若哪个学生犯了错误,被老师惩罚,家长不仅不会干预,还会跟附和老师:狠狠管。
哪个家长会跑到学校里胡搅蛮缠?哪个家长会觉得老师管得不对?没有,在家长的眼里,老师代表着正确。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姐姐因为厌学(其实是因为某老师总是打击她),不想上学了,学校请我父亲去学校,父亲二话不说,就把姐姐打了一顿。然后才坐下来,跟老师探讨怎么解决。从头至尾,父亲没有责怪老师一句,源于他对老师这个职业的尊重。
在电影里,也有补课,但却不是老师存私心,像现在一些老师一样:课上不讲,留待下课后,把学生引到自己的补习班里,收取补课费再讲。
那时的补课很纯粹,就是老师免费的、义务地给学生补,只是想提高学生的成绩。
记得我初中时,临近中考,我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总是在傍晚把我和另一个同学喊到他家里补课,开小灶。对所谓的尖子生,老师们都是不遗余力,主动给我们“加餐”。有时候补课完毕,我们还会在老师家里蹭饭。
那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作为现在的家长,我感到很困惑:那些补课的老师,总是以收入低为借口,难道现在教师的收入,比三十年前的收入低吗?
纵使有千千万万的理由,即使只把教师作为一份普通的职业,没有所谓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之类的溢美之词,不兼职,也是对每一个行业的在职人士的最基本要求,难道过分吗?
电影《老师.好》,其实也是我的青葱岁月的重现。那些片段,那些人,那些事,都值得我们慢慢回味。电影的最后,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就以此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你们,而是遇见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